《寄左次魏二首》

时间: 2025-04-27 12:46:27

同事征西府,闻君已绣衣。

小侵今视昔,大捷是耶非。

酋长舆尸返,偏裨奏凯归。

六关天样险,莫遣贼飞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事征西府,闻君已绣衣。
小侵今视昔,大捷是耶非。
酋长舆尸返,偏裨奏凯归。
六关天样险,莫遣贼飞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魏二的相识与关心。诗人提到同事们在西征的途中,听说魏二已经得到了绣衣的荣誉。过去的战斗与现在的胜利形成对比,作者对胜利的真假感到疑惑。酋长带着尸体返回,偏将军则奏报凯旋。六关的险峻,不能让敌人轻易逃脱。

注释

  • 征西府:指征讨西方的军队。
  • 绣衣:古代军功的一种象征,通常是对战功显赫者的奖励。
  • 小侵今视昔:小的侵扰与现在的胜利相比,是否真实。
  • 酋长:指敌方的首领。
  • 舆尸返:带着敌首的尸体返回。
  • 偏裨:偏将军,即副将。
  • 六关:指六个防守重地。
  • 贼飞能:敌人逃跑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子美,号景斋,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风豪放,常用豪迈的情感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作品多涉及战争与军事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朝时期,正值北方民族入侵,国家面临危机。诗人通过对朋友的问候,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对战士们的关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寄左次魏二首》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战斗与荣誉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士兵们在战斗中所承受的压力与期待。诗中提到的“绣衣”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肯定,更是对国家安全的寄托。通过对比“今视昔”,诗人对胜利的真实感到疑惑,反映了对战局变化的敏感。此外,诗中提到的“六关天样险”则强调了国防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面对外敌时,绝不能松懈。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情景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朋友的真挚关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同事征西府:提到与魏二的同事关系,反映出共同的使命感。
  2. 闻君已绣衣:表示对魏二荣誉的祝贺,同时也带有一丝羡慕。
  3. 小侵今视昔:对过去与现在的战斗成果进行反思,内心的疑惑开始显露。
  4. 大捷是耶非:对胜利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体现出诗人的深思。
  5. 酋长舆尸返:描绘战斗的惨烈,战死的敌首象征着胜利的代价。
  6. 偏裨奏凯归:副将的凯旋,带来了一丝希望。
  7. 六关天样险:形象化地描述了国防的艰险。
  8. 莫遣贼飞能:警告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国家安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同事征西府,闻君已绣衣”,增强了诗的韵律。
  • 比喻:将敌人比作贼,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手法增强了对胜利真实性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战斗士兵的关怀,反映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衣:象征荣誉与权力。
  • :象征战争的残酷与牺牲。
  • 六关:象征国防的重要性与险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绣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荣誉
    • C. 权力
    • D. 战斗
  2. 诗中提到的“六关”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国防的艰险
    • C. 凶险的敌人
    • D. 忍耐的精神

答案

  1. B. 荣誉
  2. B. 国防的艰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寄左次魏二首”与杜甫的《兵车行》都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士兵的关怀,但刘克庄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均展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