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观音庵》

时间: 2025-01-26 23:28:26

特为寻幽蹋布鞋,上方高处历重阶。

洞空若蚌含澄水,峰峭如锥立乱崖。

相国金鱼随土落,仙人黄鹤著尘埋。

烧铅往事多年冷,怪底穷愁未有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特为寻幽蹋布鞋,上方高处历重阶。
洞空若蚌含澄水,峰峭如锥立乱崖。
相国金鱼随土落,仙人黄鹤著尘埋。
烧铅往事多年冷,怪底穷愁未有涯。

白话文翻译:

为了寻求幽静,我穿着布鞋,走上高处的重重台阶。
洞穴空旷如同蚌壳包裹着清澈的水,山峰陡峭如锥子,矗立在杂乱的山崖上。
相国的金鱼随着泥土而沉落,仙人的黄鹤却被尘埃埋没。
往昔的烧铅往事已是多年冷却,怪只怪这无尽的愁苦没有尽头。

注释:

  • 寻幽:指寻觅幽静的地方。
  • 蹋布鞋:穿着布鞋走路,常用于形容轻便。
  • 重阶:层层的台阶。
  • 洞空:空洞、空旷的洞穴。
  • 如蚌:比喻像蚌壳一样,意在形容水的清澈。
  • 相国:古代官职,相国的金鱼比喻着权贵的事物。
  • 仙人:道教中的长生者,象征着超脱和清净。
  • 烧铅往事:指过去的事情已冷却,暗指青春或往事的消逝。

典故解析:

  • 金鱼随土落:金鱼在古代常被视为权贵与富贵的象征,这里可能反映出对权力与财富的感慨。
  • 黄鹤:黄鹤是道教仙人的象征,传说中黄鹤飞升,代表着超然的境界和不被尘世所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霳,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作而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游观音庵》创作于马霳游览观音庵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观音庵》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出诗人在游览观音庵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诗人以“特为寻幽蹋布鞋”引入,表现出他对幽静环境的渴望。接着,诗中描绘了洞穴的空旷与清澈的水,山峰的陡峭,突显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第二联通过比喻手法,将金鱼与黄鹤联系起来,表现出世俗权力与超脱境界之间的对比,暗示了对尘世繁华的思考。

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感慨,往事如烟,青春已逝,愁苦似乎无尽,给人一种深沉的思索。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特为寻幽蹋布鞋:强调诗人的目的和行走的轻松。
  • 上方高处历重阶:描绘了攀登的艰辛与高度,暗示追求的过程。
  • 洞空若蚌含澄水:通过比喻展现自然的洁净与宁静。
  • 峰峭如锥立乱崖: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险峻,给人一种视觉震撼。
  • 相国金鱼随土落:表达对权力的无奈与感叹。
  • 仙人黄鹤著尘埋:反映出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对尘世的厌倦。
  • 烧铅往事多年冷:往事如烟,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怪底穷愁未有涯:对生活的无尽愁苦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洞空若蚌”,“峰峭如锥”。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鞋:轻松自在,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
  • 金鱼:象征权力与财富,传达对世俗的反思。
  • 黄鹤:道教的象征,体现超然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游观音庵》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马霳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相国金鱼”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
    • B. 权力与财富
    • C. 友情
  3. “烧铅往事多年冷”中的“烧铅”指的是什么?

    • A. 过往的经历
    • B. 未来的希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与马霳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王维的诗更倾向于禅意,而马霳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与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