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有感于临城匪祸,次雪儿韵》
时间: 2025-01-11 17:13: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一 有感于临城匪祸,次雪儿韵
作者: 刘泽湘 〔清代〕
上下交征,看朝野云翻雨覆。
更谁计养廱遗患,危亡倏忽。
赤子何辜罹祸水,鸟鸢到处争人肉。
痛神州满地走鲸鲵,闾阎哭。
焚如兆,薪如束。
湘妃泪,空留竹。
笑衣冠傀儡,登场唐突。
烽火塞天齐破胆,棘荆遍地随伤足。
待银河决水洗乾坤,频揩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景象。诗人目睹朝政混乱,宦官权臣争权夺利,国家的危亡迅速来临。赤子无辜,饱受战争之苦,身边的飞鸟也为了生存而争抢人肉。神州大地满是灾难,街头巷尾处处悲哭。纵使有如焚烧的火焰,薪柴一般堆积,也无法安慰心中满是哀痛的湘妃。面对那些衣冠楚楚却毫无作为的傀儡,诗人感到无奈和愤怒。烽火连天,战火蔓延,满地荆棘,伤痛难忍。期待银河之水能够洗净这混乱的天地,重现明净的天空。
注释:
- 上下交征:上下各方对抗,形容政治斗争激烈。
- 赤子:指无辜的人民。
- 鲸鲵:象征灾难与痛苦,鲸鲵为一种大鱼,暗指国家的沉重灾难。
- 湘妃泪:传说中湘妃因国破家亡而流泪,象征着伤心与痛苦。
- 衣冠傀儡:形容那些表面光鲜却无能的官员。
- 烽火:战争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泽湘,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国家动乱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与愤慨。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诗中描绘的上下交征、朝野动荡,表现出权臣的争斗对国家的危害,以及无辜人民所承受的苦难。“赤子何辜罹祸水”一句,深刻表达了对平民百姓的同情。诗人用“鲸鲵”来象征国家的动荡和绝望,展示了国家如同大海中的鱼类般被迫挣扎,令人心痛。
整首诗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焚如兆,薪如束”,运用比喻表现出困境中的绝望。最后的“待银河决水洗乾坤”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期待能有一场洗净天地的变革,恢复国家的安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下交征:展现了朝政的混乱局面。
- 更谁计养廱遗患:质疑谁能预料到这种后果,强调治理失当。
- 赤子何辜罹祸水:表达对无辜人民的同情。
- 鸟鸢到处争人肉:形象地描绘出战争带来的残酷。
- 痛神州满地走鲸鲵:用“鲸鲵”象征国家的沉重灾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焚如兆,薪如束”,比喻比喻火焰的无情。
- 排比:多次使用并列结构,增强节奏感和情感的张力。
-
主题思想:诗歌以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痛心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赤子:象征无辜百姓,代表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 鲸鲵:象征国家的苦难与灾难,表现了社会的动荡。
- 湘妃泪:象征悲伤与哀痛,传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无辜人民的同情?
- A. 上下交征
- B. 赤子何辜罹祸水
- C. 焚如兆,薪如束
- 答案:B
-
诗中用“鲸鲵”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灾难
- C. 富饶
- 答案:B
-
“衣冠傀儡”指的是?
- A. 有能力的官员
- B. 表面光鲜却无能的官员
- C. 贫苦百姓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春望》(杜甫):描写战乱中的苦痛与希望。
诗词对比:
- 《满江红》vs《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无辜人民的同情,但《满江红》更显愤慨与激昂,而《春望》则更显沉痛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泽湘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