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时间: 2025-01-26 03:21:59

绿泛一瓯云,留住欲飞胡蝶。

相对夜深花下,洗萧萧风月。

从容言笑醉还醒,争忍便轻别。

只愿主人留客,更重斟金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朱敦儒 〔宋代〕

绿泛一瓯云,留住欲飞胡蝶。
相对夜深花下,洗萧萧风月。
从容言笑醉还醒,争忍便轻别。
只愿主人留客,更重斟金叶。


白话文翻译:

将一杯绿色的云彩盛在瓯中,想要留住那欲飞的胡蝶。
在夜深花下对坐,洗净那萧萧的风月。
从容言笑间,醉酒又清醒,怎忍心轻易离别。
只希望主人能多留客人,继续斟满金色的酒叶。


注释:

字词注释:

  1. 绿泛一瓯云:绿色的云气在一瓯中漂浮,形容酒的颜色。
  2. 留住欲飞胡蝶:希望能留住那想要飞走的蝴蝶,象征美好事物的瞬间。
  3. 相对:面对面坐着。
  4. 洗萧萧风月:洗净那清幽的风月,意在享受宁静的夜晚。
  5. 争忍:怎么忍心,表示不舍。
  6. 更重斟金叶:希望再次为客人倒酒,金叶指酒,形容其珍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胡蝶”与“风月”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和人生的短暂,体现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先,号韵山,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他的作品常蕴含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相聚之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体现了宋代文人重情重义的风范。


诗歌鉴赏:

《好事近》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首联“绿泛一瓯云,留住欲飞胡蝶”将酒的清澈与蝴蝶的轻盈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里的“胡蝶”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物,更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瞬间美好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描写“相对夜深花下,洗萧萧风月”则将时间推进至夜深,环境愈发宁静。此时,诗人与友人相对而坐,享受着轻柔的风和明朗的月光,体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中“从容言笑醉还醒,争忍便轻别”表达了在欢聚时刻的酝酿与不舍,诗人以酒来寄托情感,既醉又醒的状态更增添了几分惆怅。

最后,诗人以“只愿主人留客,更重斟金叶”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够多留片刻的愿望,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友情的赞美,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泛一瓯云:描写美酒的颜色,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暗示酒的清新。
  2. 留住欲飞胡蝶:希望能够留住美好的瞬间,寓意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3. 相对夜深花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4. 洗萧萧风月:在夜色中与友人畅谈,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5. 从容言笑醉还醒:体现出饮酒后的轻松与醒悟,情感交织。
  6. 争忍便轻别:表达出对分别的留恋和不舍。
  7. 只愿主人留客:道出诗人对友情的期盼,渴望时光的延续。
  8. 更重斟金叶:希望继续享受这美好的时光,酒的象征意义在此处得以深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胡蝶”比喻美好事物,增添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将风月洗净,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珍惜。诗人不仅感叹人生短暂,更渴望在此刻停留,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象征生机与美好,隐喻酒的清新与醉意。
  2. 胡蝶:象征美好瞬间,易逝而珍贵。
  3. 风月: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诗意与情感的交融。
  4. 金叶:象征珍贵的酒,暗示友情和欢聚的珍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泛一瓯云”中“云”指的是什么?

    • A. 天空的云
    • B. 酒的颜色
    • C. 花的颜色
    • D. 诗人的情感
  2. “留住欲飞胡蝶”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珍惜
    • C. 忍耐
    • D. 疲惫
  3. 诗中“只愿主人留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期待?

    • A. 渴望离别
    • B. 希望延续友谊
    • C. 想要一个人
    • D. 对酒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思念与珍惜,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深邃,但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文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