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作者:朱敦儒 〔宋代〕
老人无复少年欢。
嫌酒倦吹弹。
黄昏又是风雨,
楼外角声残。
悲故国,念尘寰。
事难言。
下了纸帐,
曳上青氈,
一任霜寒。
白话文翻译:
老年人已经没有年轻时的欢乐了。
厌倦了酒,觉得吹打乐器也没趣。
黄昏时分又遇风雨,
楼外的角声渐渐消散。
悲伤故国,思念世间的纷扰,
事情难以言说。
放下了纸帐,
拉上青色的氈子,
任凭霜寒侵袭。
注释:
- 无复:没有再。
- 欢:欢乐,快乐。
- 嫌:厌倦。
- 倦:疲倦,厌倦。
- 吹弹:演奏乐器。
- 黄昏:傍晚,天黑之前的时间。
- 角声:古代乐器的声音。
- 悲故国:对故乡的悲伤。
- 念尘寰:思念人世间的种种事物。
- 难言:难以表达。
- 纸帐:轻便的帐篷。
- 青氈:青色的氈子,指代简陋的居住环境。
- 霜寒:寒冷的霜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字希颜,号镜湖,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婉丽,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诉衷情》是朱敦儒晚年所作,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故国的思念。开头一句“老人无复少年欢”,直白地表达了老年的孤独和失落,年轻时的欢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现状的无奈和厌倦。接下来的“嫌酒倦吹弹”,不仅表达了对酒的厌倦,也映射出生活的乏味与单调。
诗中“黄昏又是风雨”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黄昏本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刻,但在诗人眼中却是悲凉的象征,似乎预示着老年生活的阴沉与不安。而“楼外角声残”则传达出一种萧条的氛围,曾经热闹的乐声如今已显得微弱,象征着失去的青春与欢乐。
“悲故国,念尘寰”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惋惜与对世俗纷扰的沉重思考。诗的最后几句“下了纸帐,曳上青氈,一任霜寒”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顺其自然的态度,任凭寒风侵袭,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现实的隐忍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人无复少年欢:表达老年人失去了年轻时的快乐。
- 嫌酒倦吹弹:对酒和乐器的厌倦,暗示生活的单调。
- 黄昏又是风雨:黄昏的意象与风雨交织,暗示生活的困境。
- 楼外角声残:乐声的消逝象征着欢乐的远去。
- 悲故国,念尘寰:表达对故乡和世间事物的悲伤与思念。
- 事难言:感慨生活中的无奈与难以表达的情感。
- 下了纸帐,曳上青氈:描绘生活的简陋与艰苦。
- 一任霜寒:接受现实,不再抗拒寒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嫌酒倦吹弹”,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黄昏、角声、霜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暗喻:通过老年与青春的对比,暗示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个人的感受为出发点,反映了老年人对青春的怀念、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故国的悲伤,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力感。
意象分析:
- 老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黄昏:代表生命的晚期,充满了凄凉和不安。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
- 角声:曾经的欢乐与热闹,现今的孤寂与残缺。
- 霜寒:寒冷的象征,暗示生活的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人无复少年欢”意指: A. 老人仍然快乐
B. 老人失去了年轻的欢乐
C. 年轻人也不快乐
答案:B -
“下了纸帐,曳上青氈”描绘了: A. 舒适的生活环境
B. 贫困的生活状况
C. 美好的记忆
答案:B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对青春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感慨。
诗词对比:
朱敦儒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朱敦儒更侧重于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两者通过不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众多宋代词人的经典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