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海州乘槎亭》
时间: 2025-01-11 15:0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陈海州乘槎亭
苏轼
人事无涯生有涯,
逝将归钓汉江槎。
乘桴我欲従安石,
遁世谁能识子嗟。
日上红波浮碧巘,
潮来白浪卷青沙。
清谈美景双奇绝,
不觉归鞍带月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人世间的事务是没有尽头的,而人生却是有限的。我想要回去汉江钓鱼,乘着木筏归去。愿意随安石隐居,世俗的纷扰谁能理解呢?阳光照耀下的红波浮动在青翠的山巅,潮水涌来时白浪卷起青色的沙滩。闲谈与美景两者兼具,竟不觉间我已骑马归家,沐浴在月光之中。
注释
- 人事无涯:指人世间的事情没有尽头。
- 生有涯:人生是有限的。
- 钓汉江槎:指在汉江上钓鱼,"槎"意为木筏。
- 乘桴:乘坐木筏。
- 安石:指隐士陶渊明,安石是他的号。
- 遁世:隐居,逃避世俗生活。
- 清谈美景:指与朋友闲聊和观赏美景。
- 月华: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原因被贬,正是他向往隐逸生活和自然的体现。乘槎亭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所,诗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事与人生的有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在开篇,诗人指出“人事无涯生有涯”,突显了人世间的纷扰与烦恼,令人感到压抑。接着,他通过“逝将归钓汉江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归自然、隐居山水的心愿。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安石,即陶渊明,是隐逸文学的代表,其隐逸思想与苏轼的心境不谋而合。
诗中后半部分的描写,尤其是“日上红波浮碧巘,潮来白浪卷青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和谐,仿佛在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不觉归鞍带月华”,更是通过月光的照耀,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清新脱俗的气息,使人倍感舒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事无涯生有涯:强调人生的有限性与世事的纷繁复杂。
- 逝将归钓汉江槎:表达隐退归隐的愿望,选择钓鱼作为归隐的象征。
- 乘桴我欲従安石:希望效仿陶渊明,追求隐逸的生活。
- 遁世谁能识子嗟:对世俗生活的不满,感到无人理解自己的选择。
- 日上红波浮碧巘:描绘自然美景,红波与青山的对比,生动形象。
- 潮来白浪卷青沙:描绘潮水涌动,生动展现自然的力量。
- 清谈美景双奇绝:闲聊与美丽的景色都让人感到惊奇。
- 不觉归鞍带月华:在月光的照耀下,轻松返回,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逸生活比作钓鱼,表达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对仗:如“日上红波”与“潮来白浪”,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事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他宁静的心境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江:象征自然与自由。
- 桴:象征隐逸与归隐的生活。
- 月华:象征宁静与美好,具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归隐的地方是哪里?
A. 黄河
B. 汉江
C. 长江
D. 淮河 -
“人事无涯”的意思是:
A. 人生有限
B. 人生无尽头
C. 人生美好
D. 人生苦短 -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哪个隐士?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王维
D. 杜甫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