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满舟经十八滩因分各滩名赋诗 其八 铜盘滩》
时间: 2025-02-04 15:2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帝昔制鼎,鼎象神奸惧。
尚遗首山金,斯盘几时铸。
天地为炉燃,阴阳为炭聚。
龙伯来鼓燄,海若出倾注。
器成不敢用,真宰愁应诉。
一叱留兹滩,堕波激馀怒。
群石惊起立,诡状自呈露。
罔象远潜遁,神灵每扶护。
从此绝艰虞,舟楫通济渡。
妥帖涛浪息,有若履平路。
而我述胜概,欲去仍返顾。
悠悠章贡江,千古同永固。
白话文翻译
古时黄帝铸造鼎,鼎象征着权力和威严,令人畏惧。
这铜盘滩依然留有先前的金属遗迹,究竟何时会被铸造?
天地宛如炉火在燃烧,阴阳之气聚集成炭。
龙伯(龙神)来鼓动着火焰,仿佛海水都倾泻而出。
器物铸成后却不敢使用,真正的统治者在忧愁中呼诉。
一声怒吼留住了这滩水,波浪激发出余怒。
众多的石头惊起立着,奇特的形状显露出来。
无形的事物远远地潜行遁避,神灵时常在保护。
从此以后再无艰难险阻,船只和桨可顺利通行渡过。
波涛平息,仿佛走在平坦的道路上。
而我叙述着这美好的景象,想要离去却又频频回顾。
悠悠的章贡江,千古流传,亘古不息。
注释
- 黄帝:古代中国的传说中的帝王,以治国有道著称。
- 鼎:古代青铜器,象征权力和威严。
- 龙伯:古代神话中的龙神,象征力量和保护。
- 罔象:无形的事物或无法捉摸的现象,常与神灵相关。
典故解析
- 黄帝制鼎:传说中黄帝铸造的鼎,寓意权威和神圣。
- 龙伯:在古代文化中,龙常被视为神灵的化身,象征着力量和保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文凤是明代的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章贡江时,受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启发,旨在表达对山水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铜盘滩”为主题,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与思考。开篇即提到黄帝和鼎,暗示着文化的深厚根基;接着描绘了铜盘滩的铸造历史,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类文明的延续。诗中“天地为炉燃,阴阳为炭聚”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和谐。诗人在描述自然时,巧妙地将人类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
后半部分,诗人回顾过去,强调了自古以来的艰辛与现在的安宁对比,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珍视。最后一句“悠悠章贡江,千古同永固”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表现出对江河永恒的眷恋与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帝昔制鼎:引入历史人物,强调文化传承。
- 鼎象神奸惧:鼎的象征意义,体现权力与威严。
- 天地为炉燃:自然的力量,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龙伯来鼓燄:神话元素的引入,增强诗的神秘感。
- 器成不敢用: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
- 一叱留兹滩:用力的表现,象征对自然力量的控制。
- 群石惊起立:自然的反应,展现生动的景象。
- 罔象远潜遁:无形事物的隐喻,暗示神秘与未知。
- 从此绝艰虞:人们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乐观情绪。
- 妥帖涛浪息:宁静的自然景象,表现和谐。
- 而我述胜概:个人感受的表达,联系自然与自我。
- 悠悠章贡江:地域的象征,传达历史的延续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地为炉燃”,将自然比作炉灶,形象生动。
- 拟人:如“群石惊起立”,赋予石头生命,增强画面感。
- 对仗:整体结构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 诗歌整体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历史的传承与变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鼎:象征权力与文化的传承。
- 龙伯:代表神秘与力量的象征。
- 江河:象征历史的流淌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帝制鼎象征什么?
A. 权力与威严
B. 富贵与荣华
C. 自然与和谐 -
“天地为炉燃”中的“炉”指什么?
A. 文化的传承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类的创造 -
诗中提到的“龙伯”象征什么?
A. 传统与习俗
B. 神秘与力量
C. 生活与哲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在描写自然时同样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但杜甫更注重个人的苦痛与社会现实,而唐文凤则更聚焦于自然的和谐与历史的延续,二者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研究》
- 《明清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