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时间: 2025-01-26 06:23:08

逆风忽作大王雄,客岸淹留半日中。

亭午却回张席去,向来骇浪亦潜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逆风忽作大王雄, 客岸淹留半日中。 亭午却回张席去, 向来骇浪亦潜空。

白话文翻译:

突然间逆风变得猛烈,如同大王的雄姿, 在客船停靠的岸边停留了半天。 正午时分却收拾席子返回, 之前汹涌的波浪也悄然消失。

注释:

  • 逆风:指风向与行进方向相反的风。
  • 大王雄:比喻风的猛烈,如同大王的威严。
  • 客岸:指旅客停靠的岸边。
  • 淹留:停留,滞留。
  • 亭午:正午时分。
  • 张席:铺设的席子,指休息的地方。
  • 骇浪:汹涌的波浪。
  • 潜空:悄然消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逆风,导致船只停留岸边,诗人借此机会观察自然变化,最终风平浪静,诗人收拾行装继续前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以“逆风忽作大王雄”形象地描绘了风的猛烈,比喻生动。次句“客岸淹留半日中”表达了因风而停留的无奈。后两句“亭午却回张席去,向来骇浪亦潜空”则展现了自然变化的迅速,从风浪到平静,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逆风忽作大王雄”:诗人以“大王雄”比喻风的猛烈,形象生动。
  2. “客岸淹留半日中”:因风而停留,表达了旅途中的无奈。
  3. “亭午却回张席去”:正午时分,风平浪静,诗人收拾行装继续前行。
  4. “向来骇浪亦潜空”:之前汹涌的波浪也悄然消失,展现了自然变化的迅速。

修辞手法:

  • 比喻:“大王雄”比喻风的猛烈。
  • 拟人:“逆风忽作”赋予风以人的行为。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以及对旅途中的无奈和继续前行的决心。

意象分析:

  • 逆风:象征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
  • 客岸:象征旅途中的停留和休息。
  • 骇浪:象征旅途中的动荡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王雄”比喻的是什么? A. 风 B. 浪 C. 船 D. 人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3. 诗中“向来骇浪亦潜空”表达了什么? A. 风平浪静 B. 风浪依旧 C. 风浪更大 D. 风浪消失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猎场上的自然景象,与赵蕃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描写。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赵蕃的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赵蕃的《风》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赵蕃的诗更注重自然变化的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象的壮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