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

时间: 2025-01-24 15:40:57

问句石湖老,如将月指标。

枯中说滋润,高处戒虚憍。

颇许唐音近,宁论汉道遥。

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句石湖老,如将月指标。
枯中说滋润,高处戒虚憍。
颇许唐音近,宁论汉道遥。
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在问老者石湖的见解,是否如同用月亮来指引方向。即使在枯萎中也能提到滋润的感受,高处的境界要警惕虚浮和骄傲。对唐代的音韵颇为认可,然而对汉代的道理却不愿过于追究。在耳边响起的正声,如今能听到的乐音如同箫韶的乐曲。

注释:

  • 问句:以问的方式引出话题。
  • 石湖:指的是一位年长的智者,象征智慧。
  • 指标:指引方向。
  • 滋润:比喻心灵或生活的滋养。
  • 戒虚憍:警惕自满与骄傲。
  • 唐音:指唐代的音乐和文化。
  • 汉道:指汉代的文化和道理。
  • 正声:指真正的声音,正统的音律。
  • 箫韶:古代的乐器,象征美好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范大参相会之际,表达了对对方的敬重以及对文化、音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与现实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入,展现出诗人对智慧与文化的探讨。开头的“问句石湖老”,立刻引发读者的好奇,石湖作为象征智慧的老者,引导着后续的思考。诗中提到“如将月指标”,将智慧与方向结合,暗示在迷茫中寻求指引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枯中说滋润”,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在艰难困境中依然保持内心的滋养与希望。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高处戒虚憍”一句,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后要警惕骄傲自满,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警醒的智慧,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两句的“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则是对当代音乐的赞美,箫韶作为古代乐曲的代表,象征着美好与和谐,彰显了诗人对美好文化的向往与珍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也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问句石湖老:以问的方式引出老者,表明对智慧的求索。
  2. 如将月指标:比喻智慧的方向如月亮般明亮。
  3. 枯中说滋润:在艰难困境中仍能感受到滋养。
  4. 高处戒虚憍:在高位时要警惕骄傲。
  5. 颇许唐音近:对唐代文化的认同。
  6. 宁论汉道遥:对汉代文化的疏远感。
  7. 正声今在耳:当下的真实声音。
  8. 万乐听箫韶: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和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比作月亮。
  • 对比:在“枯中滋润”和“高处戒虚憍”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整齐的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古代文化的探讨和对当代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湖:象征智慧和经验。
  • :象征指引和希望。
  • 枯与滋润:象征生活的对立面,反映生命的韧性。
  • 箫韶:象征和谐美好的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问句石湖老”中的“老”指的是: A. 年纪大的人
    B. 智慧的象征
    C. 自然的现象

  2. “颇许唐音近”中“唐音”指的是: A. 唐代的音乐
    B. 现代的音乐
    C. 汉代的文化

  3. “正声今在耳”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现在的肯定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但其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姜特立的这首诗则显得更加内敛和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