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咏芙蓉四首 其三 雾中芙蓉》

时间: 2025-01-24 07:34:16

欲拟乌纱则淡,将摸翠縠尤深。

重重袅袅罩清真。

别是一般风韵。

远睇其如不的,迫看又恐逢嗔。

盈盈脉脉好愁人。

秪隔些儿难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拟乌纱则淡,将摸翠縠尤深。
重重袅袅罩清真。别是一般风韵。
远睇其如不的,迫看又恐逢嗔。
盈盈脉脉好愁人。秪隔些儿难近。

白话文翻译:

想要描绘那乌纱帽的淡雅,却又觉得触碰那翠绿色的绸缎更为深沉。
层层轻纱飘荡,罩住了清丽的真容,别有一番风韵。
远远望去仿佛不曾看见,近观又害怕遭遇她的怨恨。
那盈盈脉脉的眼神,令人心生愁苦,只有一点距离,难以接近。

注释:

  • 乌纱: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象征权力与威严。
  • 翠縠:绿色的绸缎,象征柔美与高贵。
  • 重重袅袅:形容轻盈的样子,层层叠叠地飘荡。
  • 清真:形容女子的清丽和真实。
  • 盈盈脉脉:形容眼神中流露出的柔情与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通过“乌纱”与“翠縠”的对比,体现出一种清丽与威严的对立,反映了作者对于美与权力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慎中,明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事态。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芙蓉花,借以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诗歌鉴赏:

《西江月·咏芙蓉四首 其三 雾中芙蓉》是王慎中的一首佳作,展现了诗人对芙蓉花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写。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芙蓉的美丽与神秘。开篇“欲拟乌纱则淡”,暗示了诗人对权势与美丽的不同理解,乌纱象征着权威的冷淡,而翠縠则传递出一种温柔的美感。这种对比为整首诗增添了层次感与深度。接下来的“重重袅袅罩清真”,则通过轻盈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芙蓉的清丽与高雅。

诗的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情感的纠葛与矛盾,“远睇其如不的,迫看又恐逢嗔”,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渴望与对接触的恐惧,既想靠近又害怕被拒绝,反映了人性中对于美好事物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秪隔些儿难近”,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和心灵的孤独。整首诗在描绘芙蓉花的同时,实则映射了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了诗意的愁苦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拟乌纱则淡”:想要描绘乌纱帽的淡雅,暗示对权力的冷淡态度。
    • “将摸翠縠尤深”:触碰翠绿色的绸缎,象征着对美的深沉向往。
    • “重重袅袅罩清真”:层层轻纱飘动,展现芙蓉的清丽与神秘。
    • “别是一般风韵”:强调芙蓉独特的气质。
    • “远睇其如不的”:远望时仿佛看不见,表现出距离感。
    • “迫看又恐逢嗔”:近观又害怕遭遇怨恨,暗示情感的复杂。
    • “盈盈脉脉好愁人”:盈盈的眼神让人愁苦。
    • “秪隔些儿难近”:距离使得接触变得困难,表达内心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纱与翠縠比喻为权力与美丽,增强对比效果。
    • 拟人:通过“怨恨”赋予花朵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通过“远睇”与“迫看”的对比,体现情感的矛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芙蓉的描绘,探讨了美与权力的对立,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感受。

意象分析:

  • 乌纱:象征权力与威严。
  • 翠縠:象征柔美与优雅。
  • 芙蓉:代表美丽与纯洁,亦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欲拟乌纱则淡”中的“乌纱”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权力
    C. 自由
    D. 悲伤

  2. “盈盈脉脉好愁人”的“盈盈脉脉”指代什么? A. 眼神
    B. 花瓣
    C. 水波
    D. 风声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慎中的《西江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女性之美,但王慎中更侧重于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李清照则更为直接地抒发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慎中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