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友人孙阆青》
时间: 2025-01-27 03:35: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友人孙阆青》 邓嘉缜 〔近代〕
十二阑干十二时。一弯一曲一相思。
如何寄了当归去,道有归期还没期。
鱼去杳,雁来迟。不须远寄苦吟诗。
常时对面成辜负,何必天涯是别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特定时刻,面对朋友的思念和愁苦。诗人通过“十二阑干”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的思念。尽管心中有寄托,但归期未定,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鱼去杳,雁来迟”暗示着时光的漫长与孤独,而不必通过远方的诗句来传达情感,面对面的相处才是最真实的情感交流。离别并不一定是身体的远离,有时在身边却心生隔阂,才是真正的辜负。
注释
字词注释
- 阑干:指栏杆,古代建筑中常见的结构,象征着时间的分隔。
- 相思:思念之情。
- 寄了当归去:寄托情感希望能够回归。
- 杳:无影无踪,消失。
- 雁来迟:大雁归来的时间晚了,象征着思念的漫长。
- 辜负:辜负期待或情感。
典故解析
“鱼去杳,雁来迟”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描写与感悟,尤其是对迁徙动物的观察,表达了孤独与等待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嘉缜,近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常常充满对友情和爱情的细腻描写,风格优雅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好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社会环境动荡,友人间的离别增添了诗人的愁苦情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友人孙阆青》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的“十二阑干十二时”以鲜明的形象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结合,阐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时间的无情所困扰,却又无可奈何。接着,诗人通过“如何寄了当归去”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期盼,渴望能有一个明确的归期,却又无从把握。
接下来的“鱼去杳,雁来迟”则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隐喻人际关系中的期待与失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最后两句“常时对面成辜负,何必天涯是别离”让人深思,面对面却心生隔阂的情感,往往比身体上的分离更让人痛苦,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词更具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二阑干十二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栏杆也可视为隔阂。
- 一弯一曲一相思:细腻的情感描写,思念如曲线般缠绵。
- 如何寄了当归去:表达出对归期不定的无奈。
- 道有归期还没期:强调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 鱼去杳,雁来迟: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暗示孤独与等待。
- 不须远寄苦吟诗:面对面的交流更重要。
- 常时对面成辜负:即使身处近旁,也可能因心灵的隔阂而感到失落。
- 何必天涯是别离:强调情感的真实与深刻,离别并不一定在于空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曲线的起伏,生动形象。
- 对仗:如“鱼去杳,雁来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元素传达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在离别与孤独中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感悟。诗人通过自然与时间的对比,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与微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阑干:象征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 鱼:象征着失去与孤独。
- 雁:代表着归来的希望与迟延。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表现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二阑干”象征什么?
A. 人生的分隔
B. 友人的思念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变化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归期不定的无奈?
A. 鱼去杳
B. 道有归期还没期
C. 不须远寄苦吟诗
D. 何必天涯是别离 -
“常时对面成辜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感慨
C. 身边的距离感
D. 归期的期待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与友谊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了时间与相思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鹧鸪天》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涉及到思乡与思友,但李白更强调历史的沉重感,而邓嘉缜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人研究》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