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诗》
时间: 2025-01-11 01:1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伐诗
作者: 刘义隆 〔南北朝〕
季父鉴祸先,辛生识机始。
崇替非无徵,兴废要有以。
自昔沦中畿,倏焉盈百祀。
不睹南云阴,但见胡尘起。
乱极治方形,涂泰由积否。
方欲涤遗氛,矧乃秽边鄙。
眷言悼斯民,纳隍良在己。
逝将振宏罗,一麾同文轨。
时乎岂再来,河清难久俟。
骀驷安局步,骐骥志千里。
梁傅畜义心,伊相抱深耻。
赏契将谁寄,要之二三子。
无令齐晋朝,取愧邹鲁士。
白话文翻译:
季父早已看透祸乱的先兆,辛生在识别机遇时开始发力。
崇盛与衰落并非没有征兆,兴起与废弃也必定有其原因。
自古以来中原沦陷,这一状态已持续了百年。
南方的乌云我看不见,但却看到胡人的尘土飞扬。
乱世之中,治平方显现,顺境与逆境是由积累而来。
我方想要洗净残留的污秽,岂止是边地的肮脏。
我忧心于百姓的苦难,治理良好的责任在于自己。
我将要振兴宏伟的事业,号召大家共同走上文化的轨道。
时光难道会再次来到吗?河流清澈的日子难以久待。
骏马安于缓步,千里志向的骐骥又如何?
梁傅心怀义气,伊相却深怀羞耻。
赏赐又将寄给谁呢?唯有这两三位子弟。
切勿让齐国和晋国的朝廷,给我们带来邹鲁士族的羞愧。
注释:
- 季父:指的是家族中的长辈,古代重视家族关系。
- 辛生:可能指辛亥革命,象征机遇的开启。
- 崇替:指盛衰变化。
- 隐南云阴:指南方的隐忧。
- 胡尘:指外族的入侵。
- 涤遗氛:清除残留的影响。
- 骀驷、骐骥:都是优秀的马,象征人才。
- 梁傅与伊相:指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义隆(公元462年-539年),字景先,南朝宋时期的皇帝,文学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北伐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方的动荡。刘义隆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恢复国家统一的渴望。
诗歌鉴赏:
《北伐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抱负的诗作,刘义隆在诗中以深厚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民族情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存亡的忧虑。这首诗开篇便引入了家族长辈的智慧,以“季父鉴祸先,辛生识机始”强调了历史的教训与机遇的把握。接着,诗人回顾历史的兴衰,指出盛衰并非无迹可循,强调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南云阴”与“胡尘起”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南方在外敌侵扰下的恐慌与无奈。诗人在“乱极治方形”一句中,指出治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进一步反映了他作为一位领导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诗人用“骐骥志千里”来表达人才的渴望,激励后辈要有远大的志向。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现实的紧迫感,充分体现了刘义隆作为一代文人的卓越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季父鉴祸先:强调家族长辈的远见卓识,预见灾难的来临。
- 辛生识机始:表明新生代开始识别机遇。
- 崇替非无徵:盛衰变化并非没有先兆。
- 兴废要有以:兴起与衰落必有其原因。
- 自昔沦中畿:自古以来,中原沦陷,痛感历史的沉重。
- 倏焉盈百祀:短时间内,已过百年。
- 不睹南云阴:看不到南方的阴霾。
- 但见胡尘起:却看到外族的入侵。
- 乱极治方形:在乱世中,治平的希望显现。
- 涂泰由积否:顺境与逆境源于积累。
- 方欲涤遗氛:想要洗净残留的污秽。
- 矧乃秽边鄙:边地的肮脏更是显现。
- 眷言悼斯民:忧心百姓的苦难。
- 纳隍良在己:治理的责任在于自己。
- 逝将振宏罗:希望振兴宏大的事业。
- 一麾同文轨:号召大家一起走向文化的轨道。
- 时乎岂再来:时光难道能再次降临?
- 河清难久俟:清澈的河流难以等待久长。
- 骀驷安局步:优良的马安于缓步。
- 骐骥志千里:骐骥却有千里的志向。
- 梁傅畜义心:梁傅心怀义气。
- 伊相抱深耻:伊相却深感耻辱。
- 赏契将谁寄:赏赐又将寄给谁?
- 要之二三子:唯有这两三位子弟。
- 无令齐晋朝:不要让齐国和晋国的朝廷。
- 取愧邹鲁士:给我们带来邹鲁士族的羞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兴废要有以,崇替非无徵”,形成了工整的对仗结构。
- 比喻:将人才与骏马相提并论,彰显人才的珍贵。
- 排比:多次使用“方欲”“逝将”等,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国家的存亡与百姓的苦难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体现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民族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云阴:象征着南方的危险与忧虑。
- 胡尘:外族入侵的象征,传达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 骐骥:象征着有才华的人,寄托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季父”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父亲
- B. 诗人的长辈
- C. 诗人的朋友
-
诗中提到的“胡尘”指的是?
- A. 内部的纷争
- B. 外族的入侵
- C. 自然灾害
-
诗人希望通过哪些方式来振兴国家?
- A. 借助外力
- B. 号召同胞共同努力
- C. 依赖历史遗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刘义隆的《北伐诗》与王粲的《登楼赋》相比,前者更注重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刘义隆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