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喜雨诗韵少伸嘉颂》

时间: 2025-02-04 15:44:34

向非贤牧政通灵,几负松陵耒耜经。

天籁侵晨占少女,雨师连夜檄玄冥。

作霖岂必求商野,召见谁能右汉庭。

闻有追锋传好语,从今侧耳为君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次喜雨诗韵少伸嘉颂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向非贤牧政通灵,几负松陵耒耜经。
天籁侵晨占少女,雨师连夜檄玄冥。
作霖岂必求商野,召见谁能右汉庭。
闻有追锋传好语,从今侧耳为君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期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诗的开头提到治理国家的贤人并不一定能通灵,接着表达了对松陵地区农业的关心;“天籁”暗指天上的声音,象征着预兆,诗人感受到清晨的雨声,仿佛是少女的召唤;接下来提到雨神在夜间发布的命令向冥界请雨;再提到雨的出现并不一定要依赖于商朝的祭祀,最后诗人期待着能听到关于降雨的好消息。

注释

  • 向非贤牧:治理国家的贤人并非都能通灵。
  • 松陵:指的是松陵地区,象征着农业。
  • 天籁:自然的声音,指天上的雨声。
  • 雨师:雨神,掌管降雨的神灵。
  • 商野:指的是商朝的祭祀场所。
  • 汉庭:汉朝的宫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涧田,江苏吴江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以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农业和自然现象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降雨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降雨的期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提到贤者与灵性的关系,暗示诗人对治理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接下来,诗人通过“天籁侵晨”的描写,传达出清晨雨声的美好,仿佛大自然在为人间带来祥和与生机。雨神的召唤和对商野的反思,也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文化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非贤牧政通灵:并不是所有的贤者都能够理解自然的奥秘。
  • 几负松陵耒耜经:我曾在松陵一带耕作,了解农业的艰辛。
  • 天籁侵晨占少女:清晨的雨声如同少女的呼唤,令人向往。
  • 雨师连夜檄玄冥:雨神在夜间召唤冥界的力量,带来雨水。
  • 作霖岂必求商野:降雨并不一定要依赖于古代的祭祀。
  • 召见谁能右汉庭:谁能像汉朝的君主一样召见雨水。
  • 闻有追锋传好语:听说有好消息传来。
  • 从今侧耳为君听:从今往后我将倾听你的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少女的呼唤,展现出一种柔美的意象。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与对农业的珍视,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滋润与生机,代表着希望。
  • 松陵:作为农业的代表,突显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 少女:象征着清新与美好,渗透出诗人对降雨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范成大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天籁”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雨声
    • C. 雷声
    • D. 鸟鸣
  3. “召见谁能右汉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雨神
    • B. 汉朝的君主
    • C. 自然
    • D. 诗人自己的成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山中雨》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本诗都有对降雨的赞美,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表现雨水对春天的滋润,而范成大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治理与自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