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溪阁别张幼于》

时间: 2025-04-27 08:16:14

即见雕栏外,丝丝柳拂头。

水平桃叶渡,花碍木兰舟。

定拟寻春至,仍须下榻留。

只怜君去日,雪洒翠云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见雕栏外,丝丝柳拂头。
水平桃叶渡,花碍木兰舟。
定拟寻春至,仍须下榻留。
只怜君去日,雪洒翠云裘。

白话文翻译:

我在雕刻精美的栏杆外,看到细细的柳枝轻轻拂过我的头顶。
平静的桃叶在渡口上漂流,花朵挡住了木兰船的去路。
我本打算等春天来临,再来此地停留,
只可惜你已经离去,雪花飘落在你的翠色云裘上。

注释:

  • 雕栏:雕刻精美的栏杆,象征富贵与雅致。
  • 丝丝柳:细细的柳枝,描绘春天的气息。
  • 水平: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纹。
  • 桃叶渡:桃树的叶子漂浮在水面上,象征春天的到来。
  • 木兰舟:一种船名,可能指代特定的船只,或象征旅行。
  • 下榻:停留、住宿的意思。
  • 只怜:只可惜,带有伤感之意。
  • 雪洒翠云裘:雪花飘落在绿色的云裘上,这里可能象征着离别的凄凉。

典故解析:

“雕栏”与“丝丝柳”结合,表现出一种春天的气息,带有清新的自然美。诗中提到的“木兰舟”可能暗指古代文人墨客的游乐生活,与诗人对友人张幼于的惜别心情形成强烈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芹,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季冬溪阁别张幼于》写于冬季,诗人可能因友人离去而感到惆怅,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感悟。开头两句通过“雕栏”和“丝丝柳”描绘出一个优雅的自然场景,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接着,诗人借用“水平桃叶渡”与“花碍木兰舟”进一步深化了春天的意象,表现出对离去的惋惜。最后两句浓缩了诗人沉重的情感,“只怜君去日”中流露出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盼望与离别的愁苦交织在一起,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即见雕栏外,丝丝柳拂头:开篇引入场景,雕栏外的柳枝轻轻拂动,给人以春天的生机。
  2. 水平桃叶渡,花碍木兰舟:继续描写桃叶在水上漂流,花朵挡住船只,暗示着春天的来临与离别的障碍。
  3. 定拟寻春至,仍须下榻留:表达了诗人想在春天到来时再来此地停留的愿望,展现对春的期待。
  4. 只怜君去日,雪洒翠云裘:最后一句以雪洒在云裘上,象征着离别的伤感,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愈加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雪洒翠云裘”比喻离别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柳枝轻拂,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景物生动。
  • 对仗:如“水平桃叶渡,花碍木兰舟”,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对春天的渴望,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 雕栏:象征着高雅与富贵。
  •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复苏。
  • 桃叶: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常常象征着孤独与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丝丝柳”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花碍木兰舟”中“碍”的意思是?
    A. 拥抱
    B. 阻挡
    C. 支持
    D. 照耀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A. 轻视
    B. 想念
    C. 忘记
    D. 疏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睹物伤情的感慨,但更加突出社会动荡的背景和对国家的忧虑。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与深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