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咏萤》
时间: 2025-01-11 10:55: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阑暮,点点动春星。
来近灯前常黯淡,
去时花下忒分明,
曾伴玉人行。
迎风度,斗帐见盈盈。
待得月华分一照,
也随珠露湿三更,
遮莫上银屏。
白话文翻译:
在朱色栏杆的傍晚,星星在春夜中闪烁。
靠近灯前时总是显得黯淡,
离开时在花下却显得格外明亮,
曾经陪伴美人一同游行。
在风中飞舞,帐幕下显得盈盈一片。
等到月光洒下,
也会像珠露一样湿润三更,
小心不要照到银色屏风上。
注释:
- 朱阑:指红色的栏杆,常用于园林或楼阁的装饰,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点点动春星:指春天的星星闪烁,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黯淡:形容灯前的萤火虫比较暗淡无光。
- 忒分明:形容离开灯光后,萤火虫在花下变得格外明亮。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 斗帐:指帐篷,具有遮蔽的功能。
- 盈盈:形容轻盈而美丽的样子。
- 珠露:指如珠子般的露水。
- 三更:指夜深时分。
- 银屏:多指屏风,象征着私人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李雯的诗歌善于运用细腻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柔情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望江南 咏萤》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夏夜,诗人漫步在风景优美的地方,目睹了萤火虫的舞动,勾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中通过对萤火虫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咏萤》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萤火虫的明暗变化,巧妙地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诗的开头“朱阑暮,点点动春星”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朱色的栏杆与闪烁的星星相映成趣,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萤火虫的明暗变化,反映出其与环境的关系。靠近灯光时显得黯淡无光,而远离灯光时则显得灵动而明亮,这不仅仅是对萤火虫生物特性的描绘,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隐喻。诗人在此暗示着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为细腻,诗人借助对萤火虫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人与月光的向往。“待得月华分一照,也随珠露湿三更”,在这里,月光与露水象征着纯洁与柔情,形成了一种美好而浪漫的意境。最后一句“遮莫上银屏”则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人感受到诗中流淌的温柔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阑暮,点点动春星: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朱色的栏杆与春天的星星相互辉映,营造出宁静而柔和的气氛。
- 来近灯前常黯淡,去时花下忒分明:对萤火虫的生动描写,表现出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状态,暗示了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 曾伴玉人行:提到美人,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迎风度,斗帐见盈盈:描绘了萤火虫迎风飞舞的情景,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待得月华分一照,也随珠露湿三更:月光与露水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浪漫的追求。
- 遮莫上银屏:最后的警示,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避免错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萤火虫的光亮与人生命的明暗变化进行对比。
- 拟人:萤火虫被赋予了生命的动态,表现出它们的灵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萤火虫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切观察与感悟,同时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阑: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春星:代表着希望与生机。
- 萤火虫: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映射出人的情感世界。
- 玉人:象征着美好与理想化的生活。
- 月华:象征着淡淡的柔情与浪漫。
- 银屏:象征着保护私人空间的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朱阑”指的是什么?
- A. 栏杆
- B. 花朵
- C. 星星
-
萤火虫在灯前的状态是怎样的?
- A. 明亮
- B. 黯淡
- C. 消失
-
诗中提到的“玉人”指代的是?
- A. 美丽的女子
- B. 自然
- C. 夜晚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头》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比较李白的《夜泊牛头》和李雯的《望江南 咏萤》,两者均以自然为主题,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与壮阔,而李雯的诗则体现了细腻的情感与柔美的意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