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十二 皇夏》
时间: 2025-01-27 03:2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十二 皇夏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
严承乃眷,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玉帛的礼仪已经结束,天地间神灵与人世之间的事务已经分开。
严肃的仪式得到了神灵的眷顾,仰望着天空的云彩。
通往皇宫的道路有千扇门,王城的街道有九条轨道。
仪式的方式已经改换,方位的指示也在变动。
只求一片清明,才能带来万世的安宁。
接受这美好的命令,向天空报告成果。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礼品,象征尊贵和神圣。
- 神人事分:指神与人之间的事务被明确区分。
- 严承:严肃而认真地接受神灵的眷顾。
- 瞻仰:仰望;回云:指天空的云层,可能有神灵的象征。
- 辇路:指皇帝出行的道路。
- 九轨:古代王城的街道,象征繁华与权威。
- 式道:仪式的方式,移候:改变、调整。
- 司方:指负责方向和方位的人。
- 得一惟清:强调追求清明。
- 万斯宁:意味着万世的安宁。
- 景命:美好的命令。
典故解析:
- “玉帛礼毕”:古代祭祀时用玉器和丝织品作为礼品,表示尊重和虔诚。
- “皇夏”:指的是古代的夏朝,象征着古代的辉煌与秩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字子山,号志道,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曾任齐、梁等朝廷的重要官职。他擅长诗赋,风格典雅,常以历史和神话作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周祀圜丘歌》系列诗作是庾信为了庆祝周朝的祭祀仪式而作,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在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安,庾信的作品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周祀圜丘歌 十二首 其十二 皇夏》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韵律和结构,内容上则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描绘祭祀仪式的庄严场景,表现了对神灵的尊崇以及对国家安定的祈愿。
开篇“玉帛礼毕,神人事分。”便清晰地传达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作者用严肃的语气,强调了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明了祭祀的重要性。在“辇路千门,王城九轨”中,通过具体的地理描绘,展现出王城的繁华与权威,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场面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祭祀仪式到国家的安宁,最后以“受兹景命,于天告成”收尾,表现出一种向上向善的愿望与信仰。诗歌不仅仅是对祭祀的描写,更是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
- 祭祀的礼仪结束,神灵与人间的事务清晰划分,表明仪式的庄重和神圣。
-
严承乃眷,瞻仰回云。
- 认真地接受神灵的眷顾,抬头仰望天空中的云彩,象征着神灵的保护与关注。
-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
- 描绘出皇宫的宏伟与繁华,表现出国家的权威与繁荣。
-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 祭祀的方式在不断调整,指示方向的人也在变化,象征着传统与变革的交融。
-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 追求一种清明的状态,以实现万世的安宁,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 接受这美好的命令,向上天报告这一切的成就,体现出对神灵的感恩与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玉帛礼毕”与“神人事分”,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瞻仰回云”比喻神灵的庇护,增加了诗的意境。
- 排比: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通过排比手法,突出了场面的宏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祭祀文化的敬重,通过描写祭祀的庄重仪式,反映了对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帛: 象征尊贵、神圣与传统。
- 神人: 象征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传递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 辇路、王城: 代表国家的权威与繁华。
- 清宁: 代表理想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帛”主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尊贵与神圣
- C. 战争
-
诗中“辇路千门,王城九轨”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乡村的宁静
- B. 皇宫的繁华
- C. 战场的残酷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期望?
- A. 个人的荣华富贵
- B. 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 反映了杜甫在国破家亡之时的哀伤,与庾信的对国家理想的追求形成对比。
- 《春江花月夜》: 描述了自然的美与人情的愁苦,表现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周祀圜丘歌》的主题相互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庾信诗文研究》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