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过裴虬郊园(时裴不在,因以寄之)
郊原春欲暮,桃杏落纷纷。
何处随芳草,留家寄白云。
听莺情念友,看竹恨无君。
长啸高台上,南风冀尔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即将结束,郊外的景色开始朦胧,桃花和杏花纷纷落下,满地都是花瓣。芳草在哪里摇曳,仿佛是寄托着我的思念,随风飘向那白云。听着黄莺的歌声,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看着竹子,仿佛在怨恨没有君子来访。站在高台上,我长声呼啸,希望南风能够把我的声音送到你那里。
注释:
- 郊原:指郊外的原野。
- 欲暮:将要傍晚,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 纷纷:形容落下的花瓣数量很多,景象美丽。
- 芳草:形容春天的草木繁盛,带有芬芳的草。
- 寄白云:用白云来寄托情感,寓意思念。
- 听莺:指听到黄莺的歌声,感情愈加强烈。
- 恨无君:竹子似乎在怨恨没有朋友的到来。
- 长啸:高声呼喊,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白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自由和远方,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莺”与“竹”的意象常用来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对美好友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景文,唐代诗人,生于湖南,后居于杭州。他在诗歌的创作上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尤其对友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诗人因友人裴虬不在,借春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惜别之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友情的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春天的郊野,桃杏花瓣纷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芳草”、“白云”则承载了诗人对友人的寄托与挂念。诗中通过听莺声、看竹影的细节,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情感真挚而动人。最后的“长啸高台”,以激越的情绪结束,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呼唤与期盼,传达出一种“虽远在天涯,心近如咫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郊原春欲暮:描绘了春天的尾声,暗示时间的流逝。
- 桃杏落纷纷:花瓣如雨,营造出春末的景象,暗含着美好的过去。
- 何处随芳草:对芳草的询问,反映了寻找与思念。
- 留家寄白云:用白云作为情感的寄托,展现诗人对友人的祝愿。
- 听莺情念友:通过黄莺的歌声,唤起对友人的思念。
- 看竹恨无君:竹子无声的怨恨,象征孤独与期待。
- 长啸高台上:高声呼喊,表达情感的激荡与渴望的传达。
- 南风冀尔闻:希望南风把自己的声音送到远方的朋友那里。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云”比喻思念,寄情于物。
- 拟人:竹子似乎在“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听莺”与“看竹”,构成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思念,表达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人在自然的变迁中,感受到友情的永恒与珍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深情。
意象分析:
- 桃杏: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流逝。
- 芳草: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思念的寄托。
- 白云:象征远方与自由,寄托对友谊的向往。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对友的思念。
- 竹:象征坚韧与孤独,表现对友谊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杏落纷纷”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友人相聚
B. 春天的结束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B -
“南风冀尔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失落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竹”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孤独与怨恨
C. 欢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刘长卿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王维则更注重旅途的孤独与对友的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刘长卿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