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夜来梦绕宛溪干》

时间: 2025-01-27 04:02:38

夜来梦绕宛溪干。

啼鴂梦中酸。

过了他乡寒食,白鸥划地盟寒。

云溪雨壑,月台风榭,借与人看。

得似野僧无系,孤藤杖底挑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来梦绕宛溪干。
啼鴂梦中酸。
过了他乡寒食,
白鸥划地盟寒。
云溪雨壑,
月台风榭,
借与人看。
得似野僧无系,
孤藤杖底挑单。

白话文翻译:

昨夜梦中徘徊在宛溪旁,
梦中听到杜鹃的哀鸣,令人心酸。
已过了他乡的寒食节,
白鸥在水面上划出孤独的盟约。
云间溪流与雨后的山谷,
月光下的台榭,
借给人欣赏。
真希望像那无拘无束的野僧,
在孤独的藤杖下挑起简单的生活。

注释:

  • 宛溪:指优美的溪水,可能是地名。
  • 啼鴂:杜鹃鸟的叫声,常用来象征哀愁。
  •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春秋时期。
  • 白鸥:指水边的白色鸥鸟,象征孤独。
  • 云溪雨壑:指云雾缭绕的溪水与被雨水滋润的山谷。
  • 月台风榭:指在月光下的台榭,营造优雅的环境。
  • 野僧:指无拘无束的和尚,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孤藤杖:形容独自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美,号云溪,生于宋代,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和词人。吴潜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潜的游历生涯中,表现了他在外地旅行时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诗人常常因政治动荡而不得不离家,诗中弥漫着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开头的“夜来梦绕宛溪干”便勾勒出一种梦幻般的场景,宛溪的宁静与美丽让人心生向往,仿佛是他理想中的栖息之地。然而,紧接着的“啼鴂梦中酸”则将这种宁静打破,杜鹃的哀鸣让人感到心中的一丝酸楚,暗示着离别的苦涩和对故土的思念。

“过了他乡寒食,白鸥划地盟寒”,这句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寒食节是悼念先人的节日,诗人通过白鸥的意象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随后提到的“云溪雨壑,月台风榭”则描绘出一幅优雅的自然画卷,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得似野僧无系,孤藤杖底挑单”更是将诗意提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仿佛在向世俗的羁绊宣告不屑。整首词在情感与意象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来梦绕宛溪干:描述了梦境中的美丽场景,宛溪的安静与美好令人向往。
  2. 啼鴂梦中酸:杜鹃的哀鸣在梦中响起,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3. 过了他乡寒食:寒食节的到来,表明时间的流逝和他乡的孤独。
  4. 白鸥划地盟寒:白鸥在水面上飞翔,象征着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5. 云溪雨壑: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充满诗意。
  6. 月台风榭:月光下的台榭,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环境。
  7. 借与人看:向他人展示自然的美丽,表达诗人愿意分享的心情。
  8. 得似野僧无系:渴望像无拘无束的和尚一样,自由自在。
  9. 孤藤杖底挑单:在孤独的环境中挑起简单的生活,表达一种淡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的生活比作“野僧”,富有哲理。
  • 对仗:如“云溪雨壑,月台风榭”,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白鸥描绘成有情感的生物,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深邃而细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宛溪: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啼鴂:代表着离别与哀愁。
  • 白鸥: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 云溪雨壑:描绘自然的美丽,象征诗人的理想境界。
  • 月台风榭:代表着优雅与闲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夜来梦绕宛溪干”中的“宛溪”指的是: a) 一种饮料
    b) 一条美丽的溪水
    c) 一座城市

  2.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用来纪念: a) 亲人
    b) 朋友
    c) 先人

  3. “得似野僧无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富裕生活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c) 热闹的社交

答案:

  1. b) 一条美丽的溪水
  2. c) 先人
  3.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吴潜的《朝中措》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然而吴潜的词更注重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