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

时间: 2025-01-11 12:36:26

千寻木兰馆,百尺芙蓉堂。

落日低莲井,行云碍芰梁。

流水桃花色,春洲杜若香。

就阶犹不进,催来上伎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寻木兰馆,百尺芙蓉堂。
落日低莲井,行云碍芰梁。
流水桃花色,春洲杜若香。
就阶犹不进,催来上伎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的园林景致,千寻高耸的木兰馆和百尺华丽的芙蓉堂相映成趣。夕阳低垂,照在莲花池上,漂浮的云彩遮挡了芰荷的桥梁。流水映出桃花的色彩,春天的洲岸散发着杜若的香气。诗人在台阶前犹豫不前,催促着来临的乐伎,准备为自己表演。

注释:

  • 木兰馆:指一种古代的建筑,通常用来居住或聚会,木兰象征着高洁。
  • 芙蓉堂:芙蓉是荷花,象征着美丽和清纯。
  • 莲井:莲花生长的池子,代表着优雅和宁静。
  • 芰梁:芰荷的桥梁,象征着柔美的自然景观。
  • 桃花色:桃花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杜若:一种水边植物,香气浓郁,常用于诗词中象征美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木兰”和“芙蓉”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和美丽。木兰是忠臣的象征,而芙蓉则常被用来描绘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581年),字士严,号孟容,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词、骈文著称,风格清新而富于想象。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庾信对自然优美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体现出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的关注与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园林景象,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千寻的木兰馆与百尺的芙蓉堂相互辉映,给人一种宏伟而又不失细腻的感觉。落日的余晖洒在莲井之上,行云的飘动则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一抹动态的美。流水的桃花色与春洲的杜若香相映成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在这种美景之下,诗人却选择犹豫不前,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感情与期待,最终又呼唤上伎的到来,展现出一种既渴望又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在优美的外表下,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寻木兰馆:描绘木兰馆的高耸,象征着高洁的精神。
  2. 百尺芙蓉堂:强调芙蓉堂的华丽,增添了诗的美感。
  3. 落日低莲井:夕阳的余晖映在莲井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行云碍芰梁:云彩遮挡了桥梁,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意境。
  5. 流水桃花色:流水的颜色如桃花,色彩鲜艳,象征春天的生机。
  6. 春洲杜若香:春天的洲岸散发着芬芳,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7. 就阶犹不进:诗人面对美景却不愿前行,暗示内心的犹豫。
  8. 催来上伎床:呼唤乐伎,象征着对艺术与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每句的构造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 拟人:云彩、流水等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透露出对内心情感的纠结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兰:象征高洁、坚贞。
  • 芙蓉:象征美丽、优雅。
  • 落日:象征时间流逝、生命的短暂。
  • 流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桃花:象征春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芙蓉堂”象征什么? a) 清纯的美丽
    b) 忍耐
    c) 力量

  2. “千寻木兰馆”中“千寻”指的是什么? a) 高度
    b) 长度
    c) 颜色

  3. 诗人为什么在最后一句呼唤上伎? a) 因为他想表演
    b) 因为他感到孤独
    c) 因为他渴望艺术

答案:

  1. a) 清纯的美丽
  2. a) 高度
  3. c) 因为他渴望艺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王维的诗以清新自然见长,而庾信的诗则更加细腻和富有情感。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