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七》

时间: 2025-01-26 04:29:52

上林春径密,浮桥柳路长。

龙媒逐细草,鹤氅映垂杨。

水似桃花色,山如甲煎香。

白石春泉上,谁能待月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林春径密,浮桥柳路长。
龙媒逐细草,鹤氅映垂杨。
水似桃花色,山如甲煎香。
白石春泉上,谁能待月光。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上林苑小径繁密,浮桥旁的柳树延绵悠长。
龙媒(古代的神兽)在细草中追逐,鹤氅(仙鹤的衣服)映照着垂杨(垂柳)。
水面像桃花的颜色,山峦如同煎熬的香气。
白色的石头上泉水流淌,谁能耐心等待明月的光辉?

注释:

  •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春日景色美丽。
  • 龙媒: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灵气和祥瑞。
  • 鹤氅:鹤的羽衣,象征仙人及高洁的品德。
  • 桃花色:指水面如桃花般的柔和色彩。
  • 甲煎香:形容山的气味如同煎煮的香气。
  • 白石春泉:白色的石头旁流淌的春泉,意境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公元513-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因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而著称。他的诗风婉约、清新,擅长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咏画屏风诗》系列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希望与美好。此首诗在描绘春日景色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给人以恬淡清新的感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上林苑的春日小径和柳树,营造出一幅幽静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环境中。接着提到“龙媒”和“鹤氅”,将神秘的神兽与高洁的仙鹤融入自然之中,增加了诗的灵动感。水面如桃花般的颜色,山如煎香的意象,使得景物更加生动,透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最后两句则转向哲思,白石上的春泉流淌,隐喻着时光的流逝。诗人似乎在感慨,谁能耐心等待月光的降临,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种情感呼应了全诗的主题,使得诗句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林春径密:描绘春天小径的繁密,暗示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浮桥柳路长:浮桥与柳树相映,构成春日悠长的画面。
  3. 龙媒逐细草:神兽在细草间游走,增添了神秘色彩。
  4. 鹤氅映垂杨:仙鹤的身影映照在垂柳上,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5. 水似桃花色:水面色彩柔和,给人以温馨之感。
  6. 山如甲煎香:山的香气如同美食,令人陶醉。
  7. 白石春泉上:清澈的泉水流淌在白石上,象征生命的纯净。
  8. 谁能待月光: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似桃花色”,通过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水的柔美。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诗句更显工整。
  • 拟人:将龙媒和鹤氅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增加了诗的意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径: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浮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
  • 龙媒:象征灵气与祥瑞,增添了神秘感。
  • 鹤氅:高洁与理想的象征。
  • 桃花色:柔和与美好,代表春天的温暖。
  • 春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媒”象征什么? A. 幸福
    B. 灵气与祥瑞
    C. 生命的源泉
    D. 自然的宁静

  2. “水似桃花色”中的“桃花”在诗中主要传达了什么意象? A. 哀伤
    B. 温暖与美好
    C. 荒凉
    D. 神秘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怀念
    C. 渴望与珍惜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庾信的诗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庾信更侧重于细腻的春日意象,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山水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庾信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