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佛放光明,助发真实相。希有诸比丘,是中无比况。
白话文翻译:
诸佛发出光明,帮助显现真实的本相。难得有这样的一些比丘,在其中没有任何可比的境界。
注释:
- 诸佛:指所有的佛陀,通常代表智慧和觉悟。
- 光明:象征智慧、真理和启发。
- 真实相:指事物的本质或真实状态。
- 希有:稀少、难得。
- 比丘:佛教僧侣,出家修行者。
- 无比况:没有可以比较的境界,表示极高的修行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本才,宋代高僧,致力于佛教教义的传播与实践,诗风禅意深邃,常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宗教信仰盛行的时期,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感悟到佛法的深邃与真实,借此诗表达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以及对高僧的赞美。
诗歌鉴赏:
《偈十二首 其十》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反映了佛教哲学中的智慧与真理。开篇提到“诸佛放光明”,彰显了佛教教义中智慧的普照与启迪,暗示只有通过佛的教导,才能领悟到事物的真实本质。“助发真实相”则强调了佛教修行者通过修行获得的真知灼见。接下来的“希有诸比丘”则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赞美,表明这种领悟不是人人可得,而是需要经过艰苦的修行与内心的觉醒。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体现了佛教的核心精神,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佛放光明:描绘了佛陀的智慧如光明般普照人间,象征着启示与觉醒。
- 助发真实相:佛教教义中,真实的境界需要佛的帮助才能显现,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 希有诸比丘:指出能够理解和领悟这种真实境界的比丘是非常稀有的,突显修行的艰难。
- 是中无比况:表示在这样的境界中,难以找到可以比较的对象,强调了其独特性与崇高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的智慧比作光明,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其启发性。
- 对仗:诗句结构简洁有力,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强调了佛教修行的艰难与珍贵,提醒人们珍惜修行的机会,追求内心的真实与智慧。诗中流露出对于高僧的敬仰,同时也激励人们在修行道路上不断前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明:象征智慧、真理,代表佛法的启迪。
- 真实相:指事物的本质,象征修行的目标和境界。
- 比丘:代表修行者,体现出追求真理的艰辛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诸佛放光明”中的“光明”象征什么? A. 暴力
B. 智慧
C. 财富
D. 权力 -
诗中提到的“希有诸比丘”意指什么? A. 很多的比丘
B. 少量的比丘
C. 没有比丘
D. 比丘的境界低下 -
“真实相”指的是什么? A. 表面的现象
B. 事物的本质
C. 个人的看法
D. 物质的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思》,展现了对人世间真情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此诗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两者均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真实的追求,王维更多描绘自然之美,而释本才则聚焦于佛教哲学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哲学与诗歌》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