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27 03:5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 张履信 〔宋代〕
春睡起。小阁明窗儿底。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欲起还慵未起。好是孤眠滋味。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睡眠刚刚醒来。小阁楼下的明亮窗子旁,窗帘外雨声淅沥,花瓣沉积在水面上,薄薄的寒意仍然萦绕在室内。我想要起床,却又懒得动弹,真是享受这孤独的睡眠滋味。听过一曲《广陵散》,似乎已经忘记了,还是起床来调弄那把绿绮琴吧。
注释
- 春睡起:春天的睡眠刚醒,描写了春日的慵懒。
- 小阁:指小亭子、楼阁,营造出幽静的环境。
- 明窗:形容窗子明亮,光线透入室内。
- 帘外雨声花积水:窗帘外面雨声滴落,花瓣在水面上漂浮,形成了静谧的画面。
- 薄寒:指微寒,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清新。
- 孤眠滋味:形容独自入睡的惬意与舒适。
- 广陵:指古曲《广陵散》,寓意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履信,字敬之,号澹庵,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谒金门》创作于春日,反映了作者在小阁中享受春眠的慵懒与惬意,同时透出对音乐和孤独的思考,表现了个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描绘春日慵懒情景的诗作,开头便以“春睡起”引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作者通过描写小阁的环境,展现了宁静的氛围。窗外的雨声、花瓣漂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此时,诗人并不急于起身,反而享受这种孤独的睡眠状态,显示了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广陵”是古代名曲,象征着过去的回忆。诗人在享受春日宁静之时,似乎对往事感到惆怅,但又不愿意打破这种宁静与美好。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诗歌的深层意蕴所在。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情感,既有对春天的欣赏,又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惬意。张履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受,成功地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读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睡起:春天的慵懒睡眠刚刚醒来,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小阁明窗儿底:描绘了小阁楼的明亮,营造了静谧的环境。
- 帘外雨声花积水:窗外的雨声与花瓣在水中的景象相互辉映,增强了春天的气息。
- 薄寒犹在里:微寒的感觉仍然存在,体现了春天的多变。
- 欲起还慵未起:表现了作者起床的犹豫与懒惰,突出对宁静的享受。
- 好是孤眠滋味:强调孤独睡眠的美好,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
- 一曲广陵应忘记:提到《广陵散》,表达了对往事的模糊记忆。
- 起来调绿绮:呼唤自己起身去弹琴,象征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眠滋味”,比喻孤独睡眠的深刻感受。
- 拟人:将雨声与花瓣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日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个人对孤独与音乐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惬意。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着新生与变化。
- 小阁:隐喻一个宁静、私密的空间,适合思考与沉淀。
- 雨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带来清新与宁静。
- 广陵散:古曲,象征往事的怀念与对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广陵”象征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过去的回忆
C. 诗人的孤独 -
诗人在小阁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A. 喧嚣
B. 宁静
C. 忧伤 -
“欲起还慵未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着急
B. 懒惰
C. 兴奋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情景,但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思念,而张履信的《谒金门》则突出个人对孤独与宁静的享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