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派霜林近小春,
荒亭容膝意何亲。
六千沙碛开颜处,
得见黄花似故人。
白话文翻译:
在初春时节,霜冻的树林显得格外清晰;
那座荒废的亭子,虽然空间狭小,却让我倍感亲切。
在六千里的沙漠中,有一处让我开怀大笑,
看到那黄花,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派:一片,形容范围广阔。
- 霜林:霜冻覆盖的树林。
- 近小春:指的是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 荒亭:荒废的亭子。
- 容膝:形容空间狭小,膝盖能容得下。
- 六千沙碛:指广袤的沙漠,强调其辽阔。
- 开颜:开怀,开心。
- 黄花:黄花,象征着故友和亲情。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及的“黄花”常常被视为友谊和思念的象征,类比于古诗中常见的对故人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和瑛,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历过程中,作者在越过祁连山时,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孤独,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了一种孤独而温暖的情感。开头的“霜林”与“小春”构成鲜明对比,霜林的冷清与春天的温暖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诗中提到的“荒亭”虽然简陋,却因其狭小而显得亲切,这种对环境的敏感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从“六千沙碛”的广袤到“黄花似故人”的情感寄托,诗人通过景物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特别是最后一句,黄花的出现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仿佛在荒凉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丝温暖的慰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友情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派霜林近小春:描绘了初春时节,霜冻覆盖的树林,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
- 荒亭容膝意何亲:虽然亭子荒废,但其狭小的空间却让人感到亲切,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简单与安静。
- 六千沙碛开颜处:在辽阔的沙漠中,诗人找到了一处让自己开心的地方,展现了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 得见黄花似故人:看到黄花,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温暖,仿佛在与老朋友相聚,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比作故人,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霜林”与“小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以及在荒凉环境中寻求温暖与亲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林: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 荒亭:代表了孤寂的环境,但也体现了一种亲切感。
- 沙碛:象征着广阔与无边无际,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
- 黄花:象征着友谊与温暖,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荒亭”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 A. 寂寥
- B. 亲切
- C. 破旧
- D. 美丽
-
“黄花似故人”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思念
- C. 忧伤
- D. 喜悦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与情感。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达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和瑛的《越祁连山抵三堡口号》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静谧的自然与哲思,而和瑛则在荒凉中寻找温暖与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和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