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郑常侍》

时间: 2025-01-24 04:42:15

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

吏穿霞片望,僧扫月棱归。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

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贺郑常侍
作者: 李洞 〔唐代〕

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
吏穿霞片望,僧扫月棱归。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
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郑常侍的敬意和思念。诗中描绘了山川与大地的恩惠,远处的高飞鸟儿纷纷降落,似乎在传达一种温暖的情感。官吏在云霞中遥望,而僧人则在月光下归来,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作者在朝拜时,感受到烟雾笼罩的近处,林间的时光流逝得微弱而缓慢。最后,作者提到曾经的交流,借此慰藉思念之情。


注释:

  • 山亦怀恩地:形容大自然的恩惠,表示山和地都充满了情感。
  • 高禽尽下飞:高飞的鸟儿纷纷降落,象征着和谐与归属。
  • 吏穿霞片望:官吏在云霞中遥望,表现出一种思索的状态。
  • 僧扫月棱归:僧人回归,带有一种清静与安宁的意境。
  • 省拜墀烟近:朝拜时,烟霭弥漫,近在咫尺的感觉。
  • 林居玉漏微:林间的时间如同滴漏的水,轻微而细腻。
  • 曾令驻锡话:曾经有过的交流,表达思念与怀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多为抒情和山水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是李洞寄托于郑常侍之上的思念与祝福,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寄贺郑常侍》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恩惠和宁静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祝福。开篇以“山亦怀恩地”点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接着描述高飞的鸟儿纷纷降落,象征着归属与安宁,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接下来的两句中,官吏和僧人分别在霞光和月光的照耀下,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生活画面,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最后两句则体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通过回忆曾经的交谈,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关心。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融入了自然意象,使得情感更加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亦怀恩地:表现自然的恩典,象征着大自然的养护与关怀。
  2. 高禽尽下飞:暗示鸟的归来,象征着归属、平静的生活。
  3. 吏穿霞片望:官吏在霞光中遥望,表现出思索与渴望。
  4. 僧扫月棱归:僧人归来,象征着清静与安宁。
  5. 省拜墀烟近:朝拜的情景,烟雾弥漫,体现出一种亲近的感觉。
  6. 林居玉漏微:林间的时光如水滴流逝,细腻而清新。
  7. 曾令驻锡话:表达对曾经交流的怀念与珍视,展现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亦怀恩地”,将自然描绘成有情的存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固与永恒。
  • 高禽:代表自由与归属。
  • 霞片:象征美好与希望。
  • :代表宁静与孤独。
  • :象征亲近与思念。
  • 林居:暗示隐逸与清静。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情相融的氛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禽尽下飞”中的“高禽”指代什么? A. 低飞的鸟
    B. 高飞的鸟
    C. 走兽
    D. 昆虫

  2. 诗人是以什么自然现象来表现思念之情的? A. 雨
    B. 雪
    C. 云霞与月光
    D. 风

  3. 诗中提到的“省拜墀烟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亲近感
    B. 疏远感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使用了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这两首诗与《寄贺郑常侍》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