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安抚从兄夷偶中丞》

时间: 2025-01-24 04:41:47

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

河桥吹角冻,岳月卷旗圆。

僧救焚经火,人修著钓船。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
河桥吹角冻,岳月卷旗圆。
僧救焚经火,人修著钓船。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

白话文翻译:

奉命前往军前,红色的官袍在雪地中显得格外鲜艳。
在河桥上吹响的号角声让人感到寒冷,山岳下的明月照耀着展开的旗帜。
僧人救助被焚烧的经书,人们则忙着修理钓鱼的船只。
在六州安抚之后,万户人家都能安心入睡。

注释:

  • 奉诏:奉命,接受皇帝的命令。
  • 朱袍:红色的官袍,象征权力和地位。
  • 河桥:指的是军队行军时经过的桥梁。
  • 吹角:吹响号角,号召士兵。
  • 卷旗:收拢旗帜,象征战争的结束。
  • 僧救:僧人出手相救。
  • 焚经火:指佛教经典被火焚烧,象征破坏。
  • 六州安抚:指对六个州的安定和治理。
  • 解衣眠:解开衣服入睡,形容人们得以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边塞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洞奉命出征之际,正值国势动荡,需要安抚地方,诗人以此表达对军旅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安定民生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前线的生活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开篇的“奉诏向军前”直接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和使命,接着“朱袍映雪鲜”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军人的威仪与环境的严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河桥吹角冻”描绘了冰冷的战场环境,增强了紧张的氛围。而“岳月卷旗圆”则通过月亮和旗帜的意象,暗示战争的胜利与和平的到来。

后半部分通过“僧救焚经火”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关怀,以及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人修著钓船”则传达出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点明诗的主题,安抚地方后,百姓得以安逸入睡,表现了诗人对民生安定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奉诏向军前”:说明诗人接受命令,前往战场。
    • “朱袍映雪鲜”:描绘战士的英勇,红袍在白雪中格外显眼。
    • “河桥吹角冻”:战场寒冷,号角声中透出凛冽。
    • “岳月卷旗圆”:山岳下的明月与展开的旗帜形成美丽的画面,象征着胜利。
    • “僧救焚经火”: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对生命的关怀。
    • “人修著钓船”:平民生活重归宁静的希望。
    •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安抚完成,百姓得以安宁,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河桥”和“岳月”,形成美的对称。
    • 比喻:用“朱袍映雪”来形容士兵的英武。
    • 意象:如“月”、“旗”、“僧”等,构建了诗的整体意境。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民安定生活的关注。

意象分析:

  • 朱袍:权力和责任的象征。
  • 河桥:战斗的场所,象征着冲突与危险。
  • 岳月:象征着希望和胜利的象征。
  • 焚经火:文化的破坏与人类的苦难。
  • 钓船:平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袍映雪鲜”中的“朱袍”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平民
  2.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压迫
    • B. 安宁
    • C. 战斗

答案

  1. B. 权力
  2. B. 安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从军行》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从军行》同样描绘了边塞生活,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李洞的《送安抚从兄夷偶中丞》则多了几分温情与对民生的关切,反映了作者的不同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李洞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