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绍兴帅汤相得请洞霄归括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36: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公入相不虚传,
奏牍求闲却更前。
圣主闵劳天下士,
诏书许作地行仙。
少微星分临江左,
大涤山门锁日边。
便以公归良易耳,
午桥虽好莫留连。
白话文翻译
武公担任宰相的任命并非虚名,
他奏折上请求休假却更为繁忙。
圣明的君主怜悯天下士人辛劳,
下诏书允许他们如同神仙般自在。
少微星在江左的天空分开,
大涤山的山门锁住了夕阳的光辉。
既然公归的机会难得,
那午桥虽美也不应久留。
注释
- 武公:指历史上的武公,可能寓指某位宰相或领袖。
- 奏牍:奏报,公文。
- 圣主:指明君,赞美国家的领导者。
- 地行仙:形容隐士或有道之人,过着如仙人般的生活。
- 少微星:指少微星,古代星名,象征星象变化。
- 大涤山:具体山名,象征隐逸的环境。
- 午桥:桥名,象征美好的归宿或景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东湖,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写景和抒情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曾几送别绍兴帅汤相得之际,汤相得即将归家,诗人以此诗表达对他的祝福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休闲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情感真挚而深沉。开篇通过“武公入相不虚传”一句,赞美了汤相得的才干与地位,展现了对他的崇敬与祝福。接着“奏牍求闲却更前”展现了宰相的忙碌与无奈,反映出当时官场的复杂与挑战。
诗中进一步通过“圣主闵劳天下士”表达了对明主仁德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士人的关怀。接下来的“诏书许作地行仙”则传达出一种希望士人能够追求自由与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景。
最后几句转向了告别,诗人以“便以公归良易耳”感叹归家的机会珍贵,强调了自然美景的吸引力,然而“午桥虽好莫留连”则带有一丝劝诫,提醒汤相得要珍惜归去的机会,不要沉溺于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不仅是一篇送别诗,更是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体现了曾几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武公入相不虚传:称赞汤相得担任宰相的名声与能力,表明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 奏牍求闲却更前:虽想请求闲暇,实际上却更忙于政务,反映出官场的压力。
- 圣主闵劳天下士:赞美明君对士人的关心,表现出君主的仁德。
- 诏书许作地行仙:表达士人愿得如神仙般的生活,展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少微星分临江左:描绘夜空中星河的美丽,暗示离别之时的心情。
- 大涤山门锁日边:用山门锁日来形容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便以公归良易耳:归家的机会难得,暗示唐相得应把握。
- 午桥虽好莫留连:即使美好如午桥,也不应久留,提醒把握时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少微星分”和“大涤山门”,“圣主闵劳”和“诏书许作”形成对称。
- 比喻:将士人理想生活比作“地行仙”。
- 象征:午桥和大涤山象征着归隐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当时士人生活现状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武公:象征才德兼备的领导者。
- 圣主:代表理想的明君,体现人们对政治的期待。
- 午桥:象征归隐后的美好生活。
- 少微星:象征夜空的宁静与美丽,体现离别时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武公入相不虚传”中“武公”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职位
C. 一种称号 -
诗中提到的“圣主”表达了什么? A. 对士人的冷漠
B. 对士人的关心
C. 对士人的无知 -
“午桥虽好莫留连”意味着: A. 要长久留在桥上
B. 不应贪恋眼前的美好
C. 应该多留一些时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旅途的期待;而曾几的诗则更多地关注于对理想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映。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曾几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