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邵智卿天远堂》
时间: 2025-02-04 15:4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兴邵智卿天远堂
曾几 〔宋代〕
目极云沙静涉然,
邵卿风月过年年。
雁行灭没山横晚,
渔艇空蒙水接天。
南国棠阴春寂寂,
东风瓜蔓日绵绵。
问君许作邻翁否,
阳羡溪边即买田。
白话文翻译:
在视野尽头,云烟沙静,行舟不见波动;
邵卿的风雅与明月,年年相伴不断。
大雁飞行的队列在傍晚的山影中消失,
渔艇在朦胧的水面上,仿佛与天空相接。
南方的棠树阴影下,春天显得寂静无声,
东风中,瓜果藤蔓绵延不绝。
我问你,是否愿意做我的邻居?
我在阳羡的溪边,准备买田安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目极:视野尽头。
- 云沙:云和沙,形容环境的宁静。
- 涉然:行舟的状态,舟行而不见波动。
- 邵卿:指邵智卿,诗人之交,文人风雅的象征。
- 雁行:雁群的行列。
- 灭没:消失、消散。
- 渔艇:划船捕鱼的小船。
- 棠阴:棠树的阴影,代表春天的安静。
- 瓜蔓:指瓜类植物的藤蔓。
- 邻翁:邻居的老者,表示亲密的关系。
典故解析:
- “邵卿”指邵智卿,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代表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 “阳羡”是指宜兴的阳羡地区,以美丽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风格清新自然,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邵智卿交往的背景下,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自然美好的愿望,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宜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邵智卿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通过“目极云沙静涉然”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雁行灭没”和“渔艇空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优雅的氛围,体现了对自然静谧之美的向往。
后半部分的“南国棠阴春寂寂,东风瓜蔓日绵绵”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而最后两句“问君许作邻翁否,阳羡溪边即买田”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邀请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谊、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目极云沙静涉然:诗人描绘了视野的尽头,云与沙的静谧,暗示行舟时的宁静。
- 邵卿风月过年年:提到邵智卿,表达对友人风雅情趣的赞赏。
- 雁行灭没山横晚:傍晚时分,雁群飞过,消失在山的尽头,象征时间的流逝。
- 渔艇空蒙水接天:渔舟在水雾中,水天相接,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南国棠阴春寂寂:南方的棠树在春天显得格外静谧,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 东风瓜蔓日绵绵:春天东风中,瓜藤滋长,生机盎然。
- 问君许作邻翁否:直接向友人发问,表达邀请之情。
- 阳羡溪边即买田:在阳羡的溪边,准备买田定居,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雁行灭没”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例如“棠阴春寂寂,瓜蔓日绵绵”,形成美丽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同时也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沙:象征宁静、自然环境。
- 雁行:代表时间、季节的变化。
- 渔艇:象征着自由、闲适的生活。
- 棠阴:代表春天的安静、孤独。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曾几
C. 杜甫
D. 白居易 -
“南国棠阴春寂寂”中的“棠阴”指的是?
A. 一种花
B. 棠树的阴影
C. 夜晚的星空
D. 河岸的水草 -
诗中提到的“阳羡溪边”是否是一个地方?
A. 是
B. 不是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曾几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方式有所不同,曾几更为细腻柔和,李白则显得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州宜兴的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