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相思 梅节气候转凉,即事怀人。偶用梦窗韵》
时间: 2025-01-11 16:5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极相思
梅节气候转凉,即事怀人。偶用梦窗韵
作者:汪东 〔清代〕
壁纱题梦无痕。钗股怨轻分。
余香犹在,绸缪细裹,发鬌嫣云。
凉透单衾惊夜起,望天涯谁赋招魂。
绮窗开了,遥星暗堕,月色微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提到墙壁上的纱帘下似乎没有留存梦的痕迹,钗子与发髻之间轻轻的分离引发了怨怼。即使余香依然萦绕,轻柔的绸缪如云般罩住了她的发鬓。凉意透过单薄的被子让我在夜里惊醒,望向遥远的天边,谁又能为我赋诗招魂?绮丽的窗户打开,遥远的星星黯然落下,月光微弱而昏暗。
注释
- 壁纱:墙壁上的纱帘,象征隔绝与梦境的联系。
- 钗股:指发髻上的钗子,表达相思之情。
- 余香:指思念之情的余韵。
- 绸缪:用细绸布包裹,象征细腻的情感。
- 嫣云:形容发鬓如云般柔美。
- 单衾:单薄的被子,表现寒冷的气候。
- 招魂: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意味着对逝去情感的呼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多样,常以细腻的情感著称。其诗歌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写,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节气时,正值天气转凉之际,诗人面临着思念与孤寂的交织,情感愈发浓烈。诗中隐含对情人或故人的深情怀念,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感知,也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波动。
诗歌鉴赏
《极相思》是一首充满抒情性的古诗,诗人在初冬的梅节气中,感受到天气的转凉,更加激发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全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思念主题的深刻理解。
开头的“壁纱题梦无痕”意在表达梦境的细腻与无常,钗股的轻分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既有温存又有遗憾。“余香犹在”强调了过去的情感依旧萦绕心头,绸缪细裹的意象更为这份情感增添了一层柔美的包装。接下来的“凉透单衾惊夜起”,则描绘了因思念而惊醒的场景,突显了深秋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
后半部分“望天涯谁赋招魂”中,诗人把思念的情感寄托在对天空的凝视上,表达了对远方无法触及的人的渴求与呼唤。结尾“绮窗开了,遥星暗堕,月色微昏”描绘了一个朦胧而又忧伤的夜晚,星星的暗淡象征着诗人心中失落的情感,月光的微昏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相思之情,既有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充分体现了汪东在词作中的情感深度与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壁纱题梦无痕:梦境在纱帘的障蔽下消散无痕,象征着难以把握的情感。
- 钗股怨轻分:发髻中的钗子因轻轻的分离而引发怨念,暗示着情感的无奈与离别。
- 余香犹在:尽管人已远去,但那份情感的余韵依然存在。
- 绸缪细裹,发鬌嫣云:用细绸包裹,形象化发鬓如云般的美丽,增添了思念的细腻。
- 凉透单衾惊夜起:在寒冷的夜里,被子单薄,因思念而惊醒,凸显孤独感。
- 望天涯谁赋招魂:遥望天际,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思念,诗中用“招魂”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绮窗开了,遥星暗堕,月色微昏:描绘夜晚的景色,星星的暗淡和微弱的月光渲染出忧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发鬌嫣云”,将发髻比作云,形象生动。
- 拟人:如“余香犹在”,将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的感情色彩。
- 对仗:如“凉透单衾惊夜起”,体现了古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深沉的相思与孤独,探索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壁纱:象征着隔绝与梦境的联系,表现思念的无奈。
- 余香:隐喻过去情感的持续影响。
- 钗股:象征亲密关系中的微妙变化。
- 凉透单衾:表达孤独与寒冷的感受。
- 遥星:象征远方的思念与无法触及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余香犹在”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情感
B. 现实的孤独
C. 自然的香气
选择答案:A -
“钗股怨轻分”中的“钗股”指的是什么?
A. 头饰
B. 衣物
C. 首饰
选择答案:A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
A. 月色
B. 遥星
C. 单衾
选择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之情,风格细腻。
- 柳永《雨霖铃》:描绘离别与思念,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汪东《极相思》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以细腻的情感描写思念,但汪东更倾向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李清照则多用内心独白的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汪东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