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色开明镜,峦光列翠屏。
双眉不忍画,羞对远山青。
白话文翻译:
湖水如明镜般清澈,山峦的光影如翠绿的屏风一般排列。
双眉不忍勾画,羞于与远处的青山相对。
注释:
- 湖色:湖水的颜色。
- 开明镜:形容湖水清澈透明,像明亮的镜子。
- 峦光:山峦的光影。
- 列翠屏:形容山峦像翠绿的屏风一样排列。
- 双眉:指眉毛。
- 不忍画:不忍心去描绘或勾画。
- 羞对:感到羞愧,无法面对。
- 远山青:远处的青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辅,宋代诗人,历任地方官职,生活在山水之间,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山中寄外 其二》是龙辅在山中游览时写下的诗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我形象的反思。诗人坐落于湖边,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中寄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感悟。首句“湖色开明镜”,将湖水比作明亮的镜子,描绘了湖水清澈透亮的美景,仿佛一面明镜,映照出周围的山峦和天空。接下来“峦光列翠屏”,则将山峦的光影形容为排列整齐的翠绿屏风,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清晰的视觉意象,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画面。
后两句“双眉不忍画,羞对远山青”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的审视和羞愧。双眉不忍画,意味着诗人觉得自己的容颜与自然的美景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自愧不如,因而不愿意去勾画自己的眉毛,感到与远山青色的对比之下,自身的平凡与不足。此处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谦逊和自省,使整首诗在美景之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色开明镜:湖水清澈,光滑如镜。
- 峦光列翠屏:山峦的光影排列如同翠绿的屏风,显示出山水的层次感。
- 双眉不忍画:心中觉得自己的眉毛不值得描绘,表达出自卑感。
- 羞对远山青:与远处的青山相比,感到羞愧,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明镜,山峦比作翠屏,生动形象。
- 对仗:首句和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赋予其生命和灵性。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自我的反思。通过对湖水和山峦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身平凡的自省与谦卑。
意象分析:
- 湖:象征着宁静与清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安宁。
- 山峦:代表着壮丽与永久,体现了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双眉:成为自我形象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自身的审视和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湖色开明镜”中的“明镜”比喻什么?
- A. 明亮的天空
- B. 清澈的湖水
- C. 远山的光影
-
诗人为何“不忍画”双眉?
- A. 因为他不喜欢自己
- B. 因为觉得与自然相比自愧不如
- C. 因为没有画笔
-
“羞对远山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自信
- B. 羞愧
- C.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加突出自然的壮丽与豪放。
- 《望岳》:则表达了对山的崇拜,展现出一种仰望与敬畏的心情。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