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国怀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
时间: 2025-01-26 06:1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愁。赤县远,丹思抽。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住神州。
白话文翻译:
游历在外,心中愁苦。赤县(指中国)遥远,心中的思念愈发深沉。鹫岭上的寒风呼啸而过,龙河的激流奔腾不息。虽然每天都能听到日出日落的消息,却不觉间已经是年复一年,秋天又一次来临。已然完成了前往耆山的愿望,但本愿之城难以再遇,最终只能希望持经的高僧在神州大地上继续振兴佛法。
注释:
- 赤县: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象征着故乡。
- 丹思:指思念、思乡之情。
- 鹫岭:指高山,象征险峻与寒冷。
- 龙河:象征奔流不息的河流,暗示生命的流逝。
- 耆山:佛教圣地,象征追寻的理想之地。
- 本愿城:指理想中的地方,常与佛教有关。
- 振锡:振兴佛法,传道授业。
典故解析:
- 耆山:与中国历史上的佛教文化密切相关,是许多僧人朝圣的地方。
- 持经:指持诵经文的僧侣,表示对佛教的虔诚与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义净,唐代高僧,著名的翻译家和旅行家,曾前往印度求法,对佛教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的诗作往往反映出他对佛教的理解与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义净游历西国之时,表达了他在异国他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法传播的渴望。
诗歌鉴赏:
《在西国怀王舍城》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义净以游历西国的经历为背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佛法的执着追求。诗中开头以“游,愁”引入,直接表露出心中的愁苦,接着通过具体的地理意象,如“赤县”、 “鹫岭”、“龙河”等,构建出一种远离故乡的孤独感。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传达了人心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的中间部分,义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尽管每天都能迎来新的一天,但“颓年秋更秋”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沉重与对生命流逝的思索。最后,诗人提到“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显示出他对理想信仰的追求,虽然已完成某种愿望,但依旧渴望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义净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佛法传播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这不仅是一首游子吟,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充分体现了唐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愁。:开篇即点明主题,游历带来的愁苦。
- 赤县远,丹思抽。:思乡之情因距离而愈加深沉。
- 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孤寂与奔放的对比。
-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惆怅,虽然每天都在迎接新日,但内心依旧感到失落。
-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住神州。: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追求,期待佛法的传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心境,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朝闻日复日”,“颓年秋更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忧愁为主线,结合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佛法的追求,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复杂心理,反映出对人生与信仰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县:象征故乡,寄托游子的思念。
- 鹫岭、龙河:自然意象,反映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耆山:象征理想与追求,寄托了对佛教的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赤县”指的是哪里?
- A. 远方的国家
- B. 故乡
- C. 佛教圣地
-
诗人提到“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这里的“本愿城”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中的城市
- B. 理想中的地方
- C. 任何地方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愁苦
-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情感更为直接,意象更为简单。
- 《月夜忆舍弟》:在游子思乡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亲情的纽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义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