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城凯还宴将帅乐语口号》
时间: 2024-09-19 22:1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墉屹屹解严围,十万全师破贼回。元帅拥旄朝授策,将军画箠夜衔枚。椎牛脔炙欢声动,伐鼓传觞哀拍催。尽道平淮勋业盛,总须图像上云台。
白话文翻译:
新修的城墙巍峨高耸,敌人的围困终于解除,十万大军凯旋而归。元帅高举旗帜,早晨上朝商议策略,将军们在夜里画好策划,准备行动。牛被宰杀,肉被烤制,欢声笑语响彻四方,战鼓声中酒杯相传,热闹的场面不断催促着庆祝的气氛。大家都说平淮的功绩显赫,但最终都需要在云台上留下像。
注释:
- 新墉:新修的城墙,指的是刚刚修缮好的防御工事。
- 屹屹:高耸的样子,形容城墙很高。
- 严围:指敌军的围困或包围。
- 十万全师:指十万大军,形容兵力强大。
- 拥旄:指元帅高举的军旗。
- 授策:商议军事策略。
- 画箠:画出行动的计划,箠是指兵器。
- 夜衔枚:夜晚准备,暗指秘密行动。
- 椎牛脔炙:宰杀牛肉,烤制,表示庆祝。
- 伐鼓传觞:敲鼓传酒,形容热闹的庆祝场景。
- 平淮:指在平淮地区获得的军事功绩。
- 图像:留存记载,表现功绩的方式。
- 云台:象征显赫的地位和荣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以诗名显赫于当时,风格多以豪放洒脱著称,善于描绘战争场景与士人气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及军队作战后胜利归来的盛况,表现出将士们的激动心情和庆祝场合,体现了对军事成就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寿城凯还宴将帅乐语口号》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城墙的高耸、敌军的撤退、元帅与将军的指挥、以及庆祝的欢声笑语,展现了胜利的喜悦和士兵们的英勇。全诗气势恢宏,场面热烈,展现了军事将领的果敢与决策能力,以及士兵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庆祝的热情。
诗的首句描绘了新修的城墙,象征着防御的坚固与胜利的基础。接着描述十万军队的胜利归来,给人一种恢弘的气势。又通过对元帅和将军的描述,突显了军事指挥的重要性。最后的几句则转向庆祝的场面,牛的宰杀、酒的传递,热闹的庆典不仅是对胜利的庆祝,也暗示着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整体上,诗歌不仅赞美了战斗的胜利,也表达了对英雄将士的崇敬与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军事荣誉的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墉屹屹解严围”:新修的城墙高耸,象征着坚固的防御,敌人的围困解除,暗示胜利来临。
- “十万全师破贼回”:十万大军凯旋而归,显示出军队的强大和成功。
- “元帅拥旄朝授策”:元帅高举军旗,在晨光中晨会上商议策略,表现出领导者的责任与权威。
- “将军画箠夜衔枚”:将军在夜晚制定计划,准备行动,体现出军事的严谨与机动性。
- “椎牛脔炙欢声动”:宰杀牛肉,烤制庆祝,表现出庆祝的热烈气氛。
- “伐鼓传觞哀拍催”:鼓声与酒杯交替,热闹的场面中传递着欢庆的气氛。
- “尽道平淮勋业盛”:大家都赞美平淮的丰功伟业,显示出对胜利的自豪。
- “总须图像上云台”:最后强调功勋需要铭刻,象征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元帅拥旄”和“将军画箠”,形成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 夸张:如“十万全师”,夸大了军队的规模,增强了胜利的气势。
- 比喻和象征:城墙象征防御的坚固,庆祝的牛肉和酒象征着丰收与团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胜利的庆祝、对将士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英雄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墉:象征坚固的防御和胜利的基础。
- 十万全师:象征强大的军队与胜利的象征。
- 牛脔:象征丰收与庆祝的热烈氛围。
- 伐鼓:象征庆祝的气氛与士气的高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墉”指的是: A. 新修的城墙 B. 新建的房屋 C. 新来的士兵
-
“十万全师”主要描述的是: A. 军队的规模 B. 将领的数量 C. 战斗的时间
-
庆祝场面中提到的“椎牛脔炙”主要表现了: A. 赞美英雄 B. 享受胜利的喜悦 C. 准备战争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寿城凯还宴将帅乐语口号》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均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庆祝场面,但李曾伯的诗更侧重于整体的气势与欢庆气氛,而辛弃疾则更注重个人的豪情与对英雄的赞美,展示了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