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自和)》
时间: 2025-01-25 18:2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自和)
李曾伯 〔宋代〕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
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
清影遍神州。
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
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
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
醉态醒堪羞。
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白话文翻译:
这美丽的月亮四季常有,世人尤其重视中秋节。
金色的光辉映照着清澈的水面,古往今来的景色都难以相媲美。
篝火和繁星渐渐隐去,桂花盛开的海面在冰冷的天空下闪耀,
清晰的影子遍布神州大地。
万象自有美丑,宛如一面碧空的镜子。
昔日的苏东坡和张旭,夸赞着美丽的月宫,赋诗描绘玉楼。
素月经历了太多人,不怕雪花的衬托。
只怕星斗横斜,时光流转,再次酒阑歌散,醉态醒来难免羞愧。
如何才能学得真仙术,让兔子的灵魂驻留在西流的明月下?
注释:
- 佳月:美好的月亮,指中秋月。
- 重:重视、看重。
- 亘古:历经古今,长久以来。
- 爝火:篝火,火光。
- 桂海:桂花盛开的地方,象征中秋。
- 素娥:指月亮,素指洁白,娥指美丽的女子。
- 兔魄:兔子的灵魂,常用来指代月亮中的玉兔。
典故解析:
- 苏张:指苏轼和张旭,唐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二人都曾赋诗描绘月亮。
- 素娥:在古代神话中,月亮常被拟人化为“嫦娥”,与兔子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梦阮,号松雪,生活在宋代,因其诗词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中秋佳节,表达了对月亮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自和)》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美景,表露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诗中提到的“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不仅表达了月亮的美丽,也暗示了中秋节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接着,诗人用“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来赞美明月照耀下的自然美景,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美。
“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一句,体现了诗人哲学般的思考,万物皆有美丑,正如这月夜下的景色,映照出人情冷暖。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醉后醒时,难免羞愧,渴望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展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李曾伯深厚的文学修养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佳月四时有:美好的月亮在四季中常有。
- 举世重中秋:全世界的人都特别重视中秋节。
- 金明水秀竞爽:金色的光辉和秀丽的水面相映成趣,令人神清气爽。
- 亘古景难酬:古往今来的美景难以相媲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中秋的月亮比作“素娥”,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金明水秀”与“爝火繁星”。
-
主题思想:
- 通过对中秋美景的描绘,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美丽,代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 桂花:象征丰收和团圆,常与中秋节相关。
- 星辰:象征无限的时间与空间,反映人类对宇宙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调歌头(自和)》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李曾伯
- C. 张旭
-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
- A. 月亮
- B. 星星
- C. 桂花
-
诗中表达了对哪个节日的重视?
- A. 春节
- B. 中秋
- C. 端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多地探讨了人生哲学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曾伯的作品则更注重描绘中秋的美景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