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

时间: 2025-01-11 14:44:30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的两条河流旁,谁家是隐居的士人呢?
他并不为官场的繁华所累,反而洗净了市井的浮华。
庭院中立着成千上万的竹子,墙上留有几朵梅花。
我还未能归到我的茅庐,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唉声叹气。

注释

  • 二水:指两条河流,可能是指在永州地区的河流。
  • 处士:指有志于隐居、志趣高洁的人。
  • 轩冕:指高官显贵,象征世俗的权利和地位。
  • 市廛:指市集、商铺,象征世俗的繁华。
  • 吾庐:指自己的茅屋,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别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隐士文化在中国文学中常常出现,象征着对官场生活的拒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宗道,号白溪,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际,可能是在永州游历时写就,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浮华的厌倦。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简朴而恬静,二水环绕,绿竹成林,梅花点缀,形成了一幅优雅的田园画面。诗人通过对比“轩冕累”和“市廛华”,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繁华的厌倦。竹子和梅花的意象既象征着清高、坚韧的品格,又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的最后一句“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可以看出,诗人身处繁华却无法归于宁静,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感慨与惋惜。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相当普遍,反映了士人对宦海浮沉的无奈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在两条水流环绕的南边小路上,谁家是隐士呢?此句设定了诗歌的场景和主题。
    •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隐士不为高官显贵所累,洗净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庭院中满是竹子,墙上仅有几朵梅花,描绘了自然的清雅与宁静。
    •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我还未能回到自己的茅屋,对此感到无奈和叹息。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轩冕累”与“市廛华”的对比,突出隐士生活的清净与世俗繁华的喧嚣。
    • 意象:竹子和梅花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理想归宿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象征隐士的品格。
  • :象征清香和高洁,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二水”指的是哪两条河流?

    • A. 长江和黄河
    • B. 永州的河流
    • C. 湘江和洞庭湖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 A. 向往
    • B. 厌倦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吾庐”指的是什么?

    • A. 自己的家
    • B. 朋友的家
    • C. 官府的住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侧重于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两者都反映了士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表现手法上,李曾伯的诗更具细腻的描写,而陶渊明的作品则更为简洁明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