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时间: 2025-01-11 23:58:14

拭却韦编尘,衣冠对古人。

著来皆肺腑,道破益精神。

把斧樵珠玉,恢纲网凤麟。

拟将半尺帚,匝地扫荆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拭却韦编尘,衣冠对古人。 著来皆肺腑,道破益精神。 把斧樵珠玉,恢纲网凤麟。 拟将半尺帚,匝地扫荆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擦拭掉古书上的尘埃,身着衣冠面对古人。写出来的都是肺腑之言,道破了更能振奋精神。拿着斧头去砍伐珍贵的珠玉,恢复纲常捕捉凤凰麒麟。打算用半尺长的扫帚,彻底扫除地上的荆棘和杂草。

注释:

字词注释:

  • 韦编:古代用牛皮绳编连的竹简,这里指古书。
  • 衣冠:指士人的服饰,这里代指士人或学者。
  • 肺腑:比喻内心深处的话。
  • 道破:说破,揭示真相。
  • 樵:砍伐。
  • 珠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 恢纲:恢复纲常,指恢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 凤麟:凤凰和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 拟:打算。
  • 匝地:遍地。
  • 荆蓁:荆棘和杂草,比喻障碍和困难。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把斧樵珠玉,恢纲网凤麟”可能暗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捕捉或培养杰出的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江苏吴县人。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在文学上主张“性灵说”,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和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袁宏道对于古代文化和道德的尊重,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和发扬古代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清理社会弊端、恢复道德秩序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擦拭古书、面对古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的决心。诗中的“著来皆肺腑,道破益精神”显示了作者写作的真诚和深刻,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振奋人心。而“把斧樵珠玉,恢纲网凤麟”则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捕捉或培养杰出的人才。最后两句“拟将半尺帚,匝地扫荆蓁”则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彻底清除社会障碍和困难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改革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拭却韦编尘”:擦拭掉古书上的尘埃,象征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2. “衣冠对古人”:身着衣冠面对古人,表示对古人的敬仰和学习。
  3. “著来皆肺腑”:写出来的都是肺腑之言,显示写作的真诚和深刻。
  4. “道破益精神”:道破了更能振奋精神,强调真理的力量。
  5. “把斧樵珠玉”:拿着斧头去砍伐珍贵的珠玉,比喻通过努力获取珍贵的东西。
  6. “恢纲网凤麟”:恢复纲常捕捉凤凰麒麟,表示恢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培养杰出人才。
  7. “拟将半尺帚”:打算用半尺长的扫帚,象征彻底清除障碍。
  8. “匝地扫荆蓁”:彻底扫除地上的荆棘和杂草,表示清除社会弊端和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把斧樵珠玉”中的“樵”字,比喻通过努力获取珍贵的东西。
  • 象征:如“拟将半尺帚,匝地扫荆蓁”中的“半尺帚”和“荆蓁”,象征彻底清除障碍和困难。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和发扬古代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清除社会弊端,恢复道德秩序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韦编:古书,象征古代文化。
  • 衣冠:士人的服饰,象征学者或士人。
  • 肺腑:内心深处的话,象征真诚和深刻。
  • 斧:努力和行动的象征。
  • 珠玉:珍贵的东西,象征价值和美好。
  • 凤麟: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象征理想和追求。
  • 半尺帚:彻底清除障碍的工具,象征决心和行动。
  • 荆蓁:障碍和困难,象征社会弊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拭却韦编尘”中的“韦编”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用牛皮绳编连的竹简 B. 现代书籍 C. 纸张 D. 木板 答案:A

  2. 诗中“著来皆肺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写作态度? A. 随意 B. 真诚和深刻 C. 敷衍 D. 虚伪 答案:B

  3. 诗中“把斧樵珠玉”中的“樵”字是什么意思? A. 砍伐 B. 收集 C. 保护 D. 隐藏 答案:A

  4. 诗中“恢纲网凤麟”中的“凤麟”象征什么? A. 普通的事物 B. 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C. 困难 D. 障碍 答案:B

  5. 诗中“拟将半尺帚,匝地扫荆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决心? A. 放弃 B. 妥协 C. 彻底清除障碍和困难 D. 逃避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袁宏道的《石公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袁宏道的《题临安邸》: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改革的期望。

诗词对比:

  • 与袁宏道的《石公山》相比,这首诗更侧重于文化和道德的继承与改革,而《石公山》则更多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集》:收录了袁宏道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 《明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