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韵送胡丈归建安》
时间: 2025-01-26 04:03: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分韵送胡丈归建安
作者: 汪应辰 〔宋代〕
先生高卧武夷巅,一旦趋朝岂偶然。
报国自期如皦日,归田曾不待来年。
怀铅共叹杨雄老,鞭马今输祖逖先。
册府风流久寥落,送行始复有诗篇。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高卧在武夷山的巅峰,突然去朝廷任职岂是偶然的呢?
报效国家的志向如同明亮的太阳一样坚定,而回归田园的生活并不需要等到来年。
我和他一起感慨杨雄已老,而如今驰马归去的正是祖逖之前的豪情。
册府中的风流人物早已寥落,今天送行时才又有了诗篇的诞生。
注释:
- 高卧:指在高处安静地睡觉,表示隐居或安闲的生活。
- 趋朝:指前往朝廷,表示官职或任职。
- 皦日:明亮的太阳,象征光明的理想或报国的决心。
- 怀铅:怀有笔墨,指写作或作诗。
- 杨雄:指汉代的文学家杨雄,因年老而感叹。
- 祖逖:指东晋的名将祖逖,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名句。
典故解析:
- 杨雄:杨雄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因其才华而受到后世推崇。诗中提及他,是对才子晚年感慨的反思。
- 祖逖:祖逖是东晋的著名将领,以忠诚和志向闻名。提及他,表现出诗人与历史英雄人物之间的对照,以及对志向与归属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应辰,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朋友胡丈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报国理想和归隐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祝福和对志向人生的思考。首联“先生高卧武夷巅”中的“高卧”不仅描绘了隐居的悠闲,更暗含了诗人对其志向的钦佩。接下来,诗人用“报国自期如皦日”来强调胡丈的志向坚定,显示出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中还提到“归田曾不待来年”,则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后两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增添了诗的厚重感。“怀铅共叹杨雄老”与“鞭马今输祖逖先”不仅是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理想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一句“册府风流久寥落,送行始复有诗篇”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暗示着尽管风华已逝,但在送别中仍能激发出诗意的力量。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理想与归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先生高卧武夷巅”:描绘胡丈隐居于武夷山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 “一旦趋朝岂偶然”:强调他的赴朝之路并非偶然,而是出于理想与抱负。
- “报国自期如皦日”:表达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坚定不移的志向。
- “归田曾不待来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 “怀铅共叹杨雄老”:用杨雄的老去来感叹时光流逝与文学成就的沉寂。
- “鞭马今输祖逖先”:借祖逖的豪情来鼓励志向与努力。
- “册府风流久寥落”:指出文人风采的消逝。
- “送行始复有诗篇”:在送别中重新激发出诗情,赋予生活新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报国自期如皦日,归田曾不待来年”形成鲜明的对照。
- 比喻:将报国比作皦日,形象化了理想的光明与坚定。
- 引用历史人物:通过提及杨雄与祖逖,增强了诗的历史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归田生活的双重向往。
意象分析:
- 武夷山:象征隐逸与自然之美。
- 皦日:象征理想与志向的光明。
- 铅笔:象征文人的创作与表达。
- 马:象征志向与奔赴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先生高卧武夷巅”中的“高卧”意指: A. 高兴 B. 隐居 C. 高傲
-
“报国自期如皦日”中的“皦日”比喻: A. 暗淡无光 B. 明亮的理想 C. 平凡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A. 杜甫 B. 杨雄 C. 李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注。
- 陶渊明《饮酒》:展示归隐田园的理想与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汪应辰的《分韵送胡丈归建安》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对理想与责任的思考,而后者则更为直接地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汪应辰传》
以上内容希望对您理解《分韵送胡丈归建安》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