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八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1 11:11:40

宋人得燕石,宝为希世珍。

周客掩口笑,乃复遭怒嗔。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意八首 其五
宋人得燕石,宝为希世珍。
周客掩口笑,乃复遭怒嗔。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宋代人获得了一块珍贵的燕石,认为这是一种世间罕见的宝物。然而,周国的客人却对此掩嘴而笑,结果遭到了他的愤怒和指责。最后,诗人感叹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往往隐居不出,而身居显位的人却多是一些庸俗之辈。面对这样的世道,人与人之间的际遇,究竟有什么值得悲伤和辛苦的呢?


注释

  • 燕石:指一种珍贵的石头,常被视为宝物。
  • 周客:指周国的宾客,可能是指那些外来的客人。
  • 阘茸:阘指一种植物,茸则是其嫩芽,象征繁荣或显赫。
  • 贤圣: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隐沦:隐居、消失,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愿出仕的贤人。

典故解析

  • 燕石:在古代文人中,珍贵的物品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燕石作为稀世珍宝,意在表达对物质财富的渴望与讽刺。
  • 周客掩口笑:暗指外来者对本地人的冷嘲热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待外人态度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德邻,字季思,号逸疏,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燕石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贤士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开头便引入了一个具体的物品“燕石”,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燕石在这里不仅是一件物品,更象征着追求稀世珍宝的渴望与对物质的执着。然而,周客的笑声则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世俗的冷嘲热讽。在面对这种嘲讽时,诗人的愤怒和无奈恰好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失望。

接下来的“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一联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用“阘茸”象征了那些身居高位却无德之人,而“贤圣”则指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选择隐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真正有才德的人为何不能出任要职?而那些平庸之辈为何却能高高在上?

诗人在最后以“何事徒悲辛”收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整首诗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对无能为力的惋惜和对理想的渴望。通过对人物际遇的思考,诗人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悲苦,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宋人得燕石,宝为希世珍。
    这句指出了诗人所描绘的中心:宋代人得到了珍贵的燕石,强调其价值之高。

  2. 周客掩口笑,乃复遭怒嗔。
    描述周国的客人对这个珍宝的轻视和嘲笑,导致诗人的愤怒。

  3.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
    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指出,身居显位的人多是庸才,而真正的贤人却选择隐居不出。

  4.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
    最后总结,面对人际关系的复杂,诗人感叹人与人之间的际遇,令人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阘茸与贤圣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失望与对社会的批判。
  • 象征:燕石作为珍宝,象征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理想的迷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石:象征珍贵和追求。
  • 周客:体现外来者与本地人之间的关系。
  • 阘茸:象征庸俗和浮华的显赫地位。
  • 贤圣:代表理想的智者和道德楷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燕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珍贵的友谊
    C. 追求的理想
    D. 以上皆是

  2. 诗中“阘茸”象征什么类型的人?
    A. 有德行的贤人
    B. 身居高位的庸人
    C. 隐居的智者
    D. 外来的客人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愤怒
    C. 悲凉
    D. 忧伤

答案

  1. D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在对比中展现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俞德邻此诗在对时代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大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