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观梅独酌》
时间: 2025-01-11 14:1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观梅独酌
作者: 萧立之 〔宋代〕
北风掠地天欲晴,
街东街西人不行。
山城早闭灯火静,
霜月自照鸱鸦鸣。
一檐梅意春欲动,
星斗阑干天宇空。
一生爱梅复欲月,
独酌月明花作供。
南楼鼓寒声重迟,
醉眼看花越更奇。
牵衣儿女催翁归,
翁醉正赋寒梅诗。
白话文翻译:
北风掠过大地,天空似乎要放晴,
街道的东边和西边,行人都不见踪影。
山城早早关上了灯火,四周显得格外安静,
霜月照耀着,鸱鸦在鸣叫。
一檐梅花似乎在酝酿春意,
星斗点缀着,天宇显得空旷。
我一生热爱梅花,更渴望在月下,
独自饮酒,月光和梅花作伴。
南楼传来寒鼓声,沉重而迟缓,
醉眼看花,越发觉得奇妙。
儿女拉着衣裳催我回家,
我醉得正要吟咏寒梅的诗篇。
注释:
- 掠地:掠过大地,形容风的动作;
- 鸱鸦:一种乌鸦,常在夜间鸣叫;
- 阑干:栏杆,指天空的星斗如同栏杆一般;
- 翁:指诗人自己;
- 赋:作诗、吟咏。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通常与冬季的寒冷相对照,表示在逆境中盛开的美好。
- 月:月亮常被视作孤独与思乡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立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在梅花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亲情的依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冬夜,诗人独自享受着梅花与明月的陪伴,展现了他对梅花的深情和对月亮的渴望。开篇通过北风和安静的街道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紧接着描绘梅花的意蕴,暗示春天的到来。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情感逐渐升华,醉眼看花的奇妙感受,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陶醉。在最后几句,儿女的催促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尽管身处醉意,但诗人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表达了一种高洁而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北风来临的景象,预示着天气变化。
- 第二句强调街道的冷清,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 第三、四句通过灯火的熄灭和鸱鸦的鸣叫,增强了夜晚的寂静氛围。
- 五、六句集中表现梅花和星斗的景象,象征着希望。
- 七、八句表达诗人对梅花和月亮的热爱,独酌成为一种享受。
- 九、十句通过南楼的鼓声和醉眼看花的奇妙,表现诗人醉后的感受。
- 十一、十二句则通过儿女的催促,展现家庭生活的温馨。
-
修辞手法:
- 拟人:梅花“意春欲动”,赋予梅花感情。
- 对仗:如“街东街西”与“南楼鼓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把星斗比作阑干,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家庭温暖的珍视,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内心的丰富情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月亮:象征孤独、思乡,反映内心情感的寄托。
- 儿女:代表家庭的温暖,人情的牵绊。
互动学习:
-
诗中提到的“鸱鸦”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 A. 燕子
- B. 乌鸦
- C. 麻雀
答案:B
-
诗人为什么选择独酌?
- A. 因为喜欢热闹
- B. 因为享受孤独
- C. 因为没有朋友
答案:B
-
“一生爱梅复欲月”中“月”代表什么?
- A. 时间
- B. 孤独与思乡
- C. 财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月夜的美丽景象。
诗词对比:
- 比较萧立之与王安石在梅花主题上的不同表现,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孤独,后者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精神。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