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曾氏临江作亭以舍过客因同舍来求诗》

时间: 2025-01-27 04:08:49

乱后足漂零,所至倦迁客。

那知此江上,飞亭跨穹石。

客来赣山青,客去赣水寂。

徙倚亭上人,悠悠往来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后足漂零,所至倦迁客。那知此江上,飞亭跨穹石。客来赣山青,客去赣水寂。徙倚亭上人,悠悠往来陌。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战乱之后,我四处漂泊,每到一处都感到疲惫。没想到在这江边,有一座飞檐翘角的亭子横跨在巨大的石头上。客人来时,赣山的景色青翠欲滴;客人离去后,赣水又恢复了宁静。亭上的人倚栏而立,望着悠悠往来的行人。

注释

  • 乱后:指战乱之后。
  • 足漂零:形容四处漂泊。
  • 倦迁客:指疲惫的旅人。
  • 飞亭:形容亭子建筑高耸,飞檐翘角。
  • 穹石:巨大的石头。
  • 赣山赣水:指江西的山水。
  • 徙倚:倚靠,站立。
  •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或心情悠闲。
  • 往来陌:指行人来来往往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江西庐陵(今吉安)所作,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许多文人墨客被迫四处漂泊。张嵲在江西庐陵的江边建了一座亭子,供过往的旅人休息。诗中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后的漂泊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首句“乱后足漂零”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苦,而“所至倦迁客”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疲惫感。中间两句“那知此江上,飞亭跨穹石”突然转折,引入了江边的亭子,为诗增添了一抹亮色。后两句“客来赣山青,客去赣水寂”通过对客人和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亭子的功能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最后两句“徙倚亭上人,悠悠往来陌”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感慨和对往来的行人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后足漂零:直接表达了战乱后的漂泊之苦。
  2. 所至倦迁客: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疲惫感。
  3. 那知此江上:突然转折,引入了江边的亭子。
  4. 飞亭跨穹石:形容亭子建筑高耸,横跨在巨大的石头上。
  5. 客来赣山青:客人来时,赣山的景色青翠欲滴。
  6. 客去赣水寂:客人离去后,赣水又恢复了宁静。
  7. 徙倚亭上人:亭上的人倚栏而立。
  8. 悠悠往来陌:望着悠悠往来的行人。

修辞手法

  • 比喻:“飞亭跨穹石”中的“飞亭”比喻亭子建筑高耸,横跨在巨大的石头上。
  • 拟人:“客来赣山青,客去赣水寂”中的“赣山青”和“赣水寂”赋予了自然景色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漂泊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后:战乱之后的漂泊生活。
  • 飞亭:高耸的亭子,横跨在巨大的石头上。
  • 赣山赣水:江西的山水,青翠宁静。
  • 徙倚:倚靠,站立。
  • 悠悠:时间漫长或心情悠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亭”是指什么? A. 一座高耸的亭子 B. 一座横跨在巨大石头上的亭子 C. 一座供旅人休息的亭子 D. 一座建在江边的亭子

  2. 诗中的“赣山青,赣水寂”表达了什么? A. 客人来时的热闹 B. 客人离去后的宁静 C. 赣山的青翠 D. 赣水的宁静

  3. 诗中的“徙倚亭上人”是指谁? A. 作者自己 B. 过往的旅人 C. 亭子的主人 D. 江边的行人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嵲的《庐陵曾氏临江作亭以舍过客因同舍来求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漂泊之苦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张嵲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