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0 22:12:46

何年海上客,移住缑山岑。

未辨云霞色,先闻鸾凤音。

山神供石髓,童子问琴心。

一谒紫皇去,仙踪不可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海上客,移住缑山岑。
未辨云霞色,先闻鸾凤音。
山神供石髓,童子问琴心。
一谒紫皇去,仙踪不可寻。

白话文翻译:

不知哪一年,我这个海上的客人,
迁居到了缑山的山岑。
还未看清那云霞的颜色,
就先听到了鸾凤的声音。
山神供奉着石髓,
童子在询问我的琴心。
只见一面拜访紫皇,
却再也寻不到仙踪。

注释:

  1. 何年海上客:不知是什么时候,海上的旅人。
  2. 缑山岑:缑山是一个地名,岑指山的高处。
  3. 未辨云霞色:还未分辨出云霞的色彩。
  4. 先闻鸾凤音:先听到了鸾鸟和凤凰的声音。
  5. 山神供石髓:山神用石髓(石头中的精华)供奉。
  6. 童子问琴心:小孩在询问我的内心情感。
  7. 一谒紫皇:去拜访紫皇(指神仙或皇帝)。
  8. 仙踪不可寻:仙人的踪迹难以寻觅。

典故解析:

  • 紫皇:在道教文化中,紫皇常被认为是高位的神灵或仙人,象征着尊贵与神秘。
  • 鸾凤:象征着吉祥与美好,常用于古代诗词中代表神圣而美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立道,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涉及道教文化,表现出对自然和神仙世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神仙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立道的《游仙三首 其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仙境的深刻思考与向往。开篇以“何年海上客”引出一个游离于尘世之外的身份,营造出一种漂泊而又孤独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缑山的情景,未见色彩已闻乐声,显示出一种超越视觉的感知力。这一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还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山神供石髓”则暗示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童子的询问使得诗中增加了一种纯真与好奇,仿佛在探询更深层次的内心世界。最后,诗人提到的“仙踪不可寻”,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失落感,尽管曾经接触过仙人,最终却发现难以追寻。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了人对自然、对超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何年海上客”:诗人自问,时间流逝,自己是漂泊的旅人。
    • “移住缑山岑”:表达了他选择在缑山定居的决定,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 “未辨云霞色,先闻鸾凤音”:强调感觉的先后,音声的魅力胜过视觉的美。
    • “山神供石髓,童子问琴心”:描绘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求知的童真。
    • “一谒紫皇去,仙踪不可寻”:结尾处的失落感,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霞色”和“鸾凤音”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山神的供奉,赋予了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海上客:象征漂泊与孤独,反映出对自由的渴望。
  2. 缑山:代表理想之地,诗人向往的自然环境。
  3. 云霞:象征美好与希望。
  4. 鸾凤:象征高贵与吉祥,暗示理想生活。
  5. 山神: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6. 紫皇: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年海上客”中“海上客”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乡
    B. 漂泊的旅人
    C. 仙人
    D. 山神

  2. “一谒紫皇去”中的“紫皇”代表的是: A. 天上的星星
    B. 高位的神灵
    C. 诗人的朋友
    D. 自然景观

  3. 诗中提到的“鸾凤音”象征着: A. 悲伤
    B. 吉祥与美好
    C. 恐惧
    D. 争吵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王立道的《游仙三首 其三》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探讨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立道的诗更注重感官的体验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陶渊明则通过构建理想的桃花源来反映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立道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