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登城楼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1:42:51

山势碧环合,溪光缟带明。

牛羊成晚景,砧杵助秋声。

酒薄人情废,官閒吏事生。

天东归兴满,不为忆莼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势碧环合,溪光缟带明。
牛羊成晚景,砧杵助秋声。
酒薄人情废,官閒吏事生。
天东归兴满,不为忆莼羹。

白话文翻译:

山势碧绿环抱着,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辉。
牛羊在晚霞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砧杵声伴随着秋天的气息。
酒水稀薄,人情冷淡,官员闲着,没有事情做。
天边的归鸟带来满满的兴致,却不再怀念莼菜羹的味道。

注释:

  • 碧环合:指山势青翠环绕,形成一个整体。
  • 溪光缟带:溪水在阳光下如同白色丝带般闪耀。
  • 牛羊成晚景:牛羊在夕阳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
  • 砧杵:砧板和杵,指的是在秋天时的农作声。
  • 酒薄:酒水稀少,表示生活清淡。
  • 人情废:人情冷淡,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
  • 官閒吏事生:官员闲着,事务生出。
  • 天东归兴满:天边的归鸟带来了满满的兴致。
  • 莼羹:莼菜羹,指一种美食,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庞铸(生卒年不详),金朝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秋时节,诗人登楼远眺,感受秋天的气息,思考人生的变化与无常。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冷淡的感叹。

诗歌鉴赏:

《晚秋登城楼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五彩斑斓的秋景展现出来。开篇的“山势碧环合,溪光缟带明”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作者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出山色的青翠与水光的明亮,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恬淡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牛羊在夕阳下的画面,构成了一个宁静的田园晚景。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砧杵声与秋声交融,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韵味。

然而,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情淡漠的无奈与感慨。“酒薄人情废,官閒吏事生”,在这幅美丽的秋景中,人情却显得冷淡,生活的繁琐与无聊让他倍感失落。最后一句“天东归兴满,不为忆莼羹”,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淡淡怀念,但又不愿沉溺于过去,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哲思,展现了金朝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势碧环合:描绘青山环绕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2. 溪光缟带明:溪水照耀下如丝带般闪烁,表现秋日的明亮。
  3. 牛羊成晚景:牛羊聚集在夕阳下,构成了一幅安静的乡村画面。
  4. 砧杵助秋声:秋天的声音与农作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5. 酒薄人情废:生活清淡,人际关系冷淡,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6. 官閒吏事生:闲暇的官员生活,显示出无所事事的状态。
  7. 天东归兴满:归鸟飞向东方,带来了兴致与生机。
  8. 不为忆莼羹:不再怀念往日的美好,表现出对生活的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比喻成“缟带”,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使得景色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情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淡淡的孤独感,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势:象征稳定与宁静。
  • 溪光:代表生命与活力。
  • 牛羊:象征丰饶与平静的生活。
  • 砧杵:体现农耕的辛勤与生活的琐碎。
  • 莼羹:代表对过往美好时代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牛羊成晚景”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田园风光
    • B. 城市繁华
    • C. 人情淡漠
    • D. 寂静孤独
  2. “酒薄人情废”意指什么?

    • A. 酒水丰富
    • B. 人际关系冷淡
    • C. 节日欢庆
    • D. 生活富裕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对比,庞铸的这首诗更强调了人情的冷淡,而王维则通过山水间的静谧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参考资料:

  • 《金朝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