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时间: 2025-01-27 03:34:36

关山月,关山月。

分景送征人,寒光射矛戟。

胡笳声断塞鸿惊,征人泪下思乡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月,关山月。分景送征人,寒光射矛戟。胡笳声断塞鸿惊,征人泪下思乡国。

白话文翻译:

《关山月》描绘了一个征人离去的场景,月光照耀,寒冷的光芒映射在武器上,胡笳声响起,惊动了塞外的大雁,征人忍不住流下思乡的泪水。

注释:

  • 关山月:关山指的是边疆的山岭,月亮则象征着思乡之情。
  • 分景:指月亮照亮了这一片景色,送别征人。
  • 寒光:寒冷的光芒,这里形容月光的清冷。
  • 矛戟:古代的武器,象征征人的身份。
  •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边塞音乐,代表边疆的情景。
  • 塞鸿:指在边境地区飞翔的大雁,寓意孤独与离别。
  • 思乡国:思念自己的家乡,表达离别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胡笳”与“塞鸿”均为边塞诗常用意象,反映了边疆生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胡笳常在古代战争或征途中被演奏,寓意与边境的艰辛息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是宋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沉郁,常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征人远离家乡,身处边疆,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关山月》通过对月亮、武器和胡笳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现出征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关山月,关山月”反复吟唱,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似乎在呼唤那遥远的故乡。寒光照射在武器上,暗示了征战的艰辛和冷酷。随着胡笳声的响起,诗人将读者带入一种战斗的紧迫感,同时也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最后一句“征人泪下思乡国”,更是直接抒发了征人心中对故土的思念,情感真挚而动人。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关山月,关山月”:反复吟唱,强调月亮的清冷与辽阔。
    • “分景送征人”:月光照耀,送别征人,表现离别的情感。
    • “寒光射矛戟”:寒冷的光映照武器,象征战斗的艰辛。
    • “胡笳声断塞鸿惊”:胡笳声响,惊动大雁,生动描绘边塞的情景。
    • “征人泪下思乡国”:征人流泪,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光射矛戟”,字句工整。
    • 意象:月亮、武器、胡笳声等,形成强烈的边塞氛围。
    • 拟人:胡笳声仿佛与征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途艰辛的感慨,体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离别的痛苦。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乡与孤独。
  • 武器:象征征人的身份与战争的残酷。
  • 胡笳声:代表边塞的音乐,唤起对故乡的回忆。
  • 大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光”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的光
    • B. 月亮的光
    • C. 火的光
  2. 诗中提到的“胡笳”是一种什么?

    • A. 兵器
    • B. 乐器
    • C. 食物
  3. 诗中征人流下的泪水体现了什么主题?

    • A. 欢乐
    • B. 思乡
    • C. 战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孤独,但其情感更为豪迈,与《关山月》的思乡之情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