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奉圣训赋凌虚》

时间: 2025-01-27 03:18:39

新规杰阁倚苍峦,地拱天成十二栏。

但觉星辰来广漠,不知步武切高寒。

春风先到黄金阙,皓月常临白玉盘。

曾侍威颜香案末,邃瞻旒扆瑞云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规杰阁倚苍峦,
地拱天成十二栏。
但觉星辰来广漠,不知步武切高寒。
春风先到黄金阙,皓月常临白玉盘。
曾侍威颜香案末,邃瞻旒扆瑞云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建的高楼依偎在苍翠的山峦之中,天地间的景色宛如十二根栏杆般分隔。星辰在广阔的天空中闪烁,却不知如何步入这高寒的境地。春风首先抵达金色的宫阙,而皓月总是光临白玉的盘子。曾经在香案边侍奉威严的君主,向上眺望,看到瑞云缭绕在高高的帷帐之上。

注释:

  • 杰阁:高楼,指气势雄伟的建筑。
  • 苍峦:青翠的山峰。
  • 地拱天成:大地与天空仿佛是自然的造化。
  • 星辰:指天上的星星。
  • 步武:行走,行走在高寒的地方。
  • 黄金阙:金色的宫阙,象征着皇宫。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香案:供奉香火的案台,常用于祭祀或朝拜。
  • 旒扆:指高贵的帷帐,常用于王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常常融合历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繁荣与文化昌盛之际。诗人通过对高楼和自然的描绘,反映出对社会秩序和宇宙规律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皇权的敬仰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恭奉圣训赋凌虚》这首诗以其清新唯美的意象和宏伟的气势,展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诗中,曹勋通过描绘高阁与苍山相依的景象,引发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新规杰阁倚苍峦”,将人造物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接着,诗人以“地拱天成十二栏”形象化了天地的广袤与壮丽,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伟大与不可测度。

在描写星辰时,诗人用“但觉星辰来广漠”的句子,传达了对浩瀚星空的敬畏与思索。而“春风先到黄金阙”则寄托了一种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向往,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高楼的壮丽,还蕴含了对王权的崇拜和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规杰阁倚苍峦:新建的高楼依靠在青翠的山峰之上,暗示着人类的创造力与自然的结合。
  2. 地拱天成十二栏:地面与天空的景色如同被十二根栏杆支撑,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
  3. 但觉星辰来广漠:星星在广阔的天空中闪烁,传达出一种对浩瀚宇宙的感悟。
  4. 不知步武切高寒:不知怎样在如此高寒的地方行走,表达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5. 春风先到黄金阙:春风首先抵达金色的皇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6. 皓月常临白玉盘:明亮的月亮常常照耀在洁白的玉盘上,传递出一种静谧与美好。
  7. 曾侍威颜香案末:诗人曾经在香案旁侍奉威严的君主,体现出对皇权的尊敬。
  8. 邃瞻旒扆瑞云端:向上眺望,看到高贵的帷帐上飘荡着瑞气,暗示着吉祥与美好的预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阁比作自然的延伸,展现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如“春风”与“皓月”,形成了优美的音韵与节奏。
  • 象征:黄金阙与白玉盘象征着皇权和富贵,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皇权的崇拜,展现出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曹勋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形成了丰富而深邃的诗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杰阁:象征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 苍峦:代表自然的伟大与雄壮。
  • 星辰:象征着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 春风:代表生机与希望。
  • 皓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 香案:代表尊敬与朝拜的仪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规杰阁”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建筑
    B. 新建的高楼
    C. 大自然
    D. 星空

  2. “春风先到黄金阙”中的“黄金阙”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皇宫
    C. 乡村
    D. 星星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主要体现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战争的失望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对比曹勋的《恭奉圣训赋凌虚》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但曹勋更加强调人造物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侧重于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种风格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各有其独特的意境与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曹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