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两邑大夫鞭春之集,城南主人张澧州有词,次其韵)》

时间: 2025-01-26 01:12:24

两令邀宾。

城南佳处,饯腊迎春。

步入梅林,纷然缟袂,间以红英。

遥岑寸碧增明。

更酬唱、无惭昔人。

一笑相欢,且斟佳醑,休羡莼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两邑大夫鞭春之集,城南主人张澧州有词,次其韵)
作者:郭应祥 〔宋代〕

两令邀宾。城南佳处,饯腊迎春。
步入梅林,纷然缟袂,间以红英。
遥岑寸碧增明。更酬唱无惭昔人。
一笑相欢,且斟佳醑,休羡莼羹。

白话文翻译

在这美好的地方,邀约宾朋共聚。这里是城南的佳境,正好为腊尽迎春而欢送。
走进梅林,白色的衣袂纷飞,夹杂着红色的花朵。
远山的翠色更加明亮,大家互相酬唱,毫无愧怍于昔日的诗人。
相视而笑,共同欢庆,且斟美酒,暂且不羡那莼菜羹的美味。

注释

  • 两令:指的是两次邀请,强调热情。
  • 饯腊迎春:指在腊月结束时欢送旧年,迎接新春的节日气氛。
  • 梅林:梅花林,象征春天的到来。
  • 缟袂:白色的衣袂,象征纯洁和高雅。
  • 红英:红色的花朵,代表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 遥岑寸碧:远处的山色更加明亮,意在描绘春天的景色。
  • 佳醑:美酒。
  • 莼羹:莼菜羹,是春天的一种美食,象征春天的丰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词作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春季,正值腊月辞旧迎新之时。诗人借助邀请宾朋、欢聚一堂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同时,诗中展现出对古人诗作的敬仰,体现了文人间的相互交流和诗意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柳梢青》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开头的“两令邀宾”直接引入了聚会的主题,营造了亲切与温暖的气氛。接下来,诗人通过“步入梅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白色的衣袂与红色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欢乐而轻松的情感。远山的翠色愈加明亮,象征着大自然的复苏,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期待。
最后的“且斟佳醑,休羡莼羹”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虽然莼菜羹是一种美味,但在此刻,友人的欢聚与美酒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令邀宾:通过两次的邀请,突出聚会的热闹氛围。
  • 城南佳处,饯腊迎春:描绘了城南的美丽景色,寓意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 步入梅林,纷然缟袂,间以红英:走进梅林中,白衣和红花交相辉映,意象生动。
  • 遥岑寸碧增明:远处的山色在春光中愈加明亮,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更酬唱无惭昔人:朋友们互相酬唱,心中毫无愧色,表现了对古人诗作的敬仰。
  • 一笑相欢,且斟佳醑,休羡莼羹:相视而笑,享受美酒,表达了对当前美好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梅林和春光比作美好时光的象征,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佳处”与“佳醑”的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遥岑寸碧增明”,让山色仿佛有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愉悦心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与追思,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诗意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缟袂:白色衣袂象征着纯洁、高雅,体现了文人的气质。
  • 红英:红色花朵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 佳醑:美酒,象征着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饯腊迎春”指的是什么? A. 欢送旧年,迎接新春
    B. 欢送春天
    C. 迎接夏天
    D. 欢送秋天

  2. “遥岑寸碧增明”中的“寸碧”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花朵
    B. 远山的翠色
    C. 白色的衣袂
    D. 美酒

  3. 诗人对古代诗人的态度是什么? A. 不屑一顾
    B. 毫无愧色,心存敬仰
    C. 忘记他们
    D. 只是模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情。
  • 《梅花》:王安石的诗,以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柳梢青》均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壮丽,而《柳梢青》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欢聚的氛围,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郭应祥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