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甲子重阳)》
时间: 2024-10-04 10:2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道他乡异故乡。泉江风物似湄湘。
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
今共古,几重阳。休将往事更平章。
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
白话文翻译:
谁说他乡与故乡不同呢?那泉水、江河的风景和湄江、湘水的风物是如此相似。
头上的钗子上缀着紫色的萁蒿,酒杯上漂浮着金菊,颜色更显鲜艳。
如今和往年重阳的时节,又是多少个重阳呢?
不要再将过去的事情提起,随意而舞,手中摇扇,随便一些吧,
再来一次掀髯而笑的欢聚。
注释:
- 他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 故乡:出生或长大地方。
- 泉江:泉水和江河。
- 湄湘:指湄江和湘江,都是著名的水域。
- 钗头:头饰上的装饰品。
- 糁萸:一种植物,通常指的是蒹葭。
- 浮金菊:指漂浮在酒杯上的金色菊花,象征美好和欢愉。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节日。
- 平章:指书写或叙述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字仲和,号倚云,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多描绘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鹧鸪天(甲子重阳)》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借重阳节的庆祝活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融入了对往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甲子重阳)》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便提出“谁道他乡异故乡”的疑问,设定了诗歌的基调,暗示即使身在他乡,依然能感受到熟悉的自然景色,这种情感使他乡不再显得陌生,相反,似乎更像是故乡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节日的氛围:头饰上的紫色萁蒿、酒杯中飘浮的金菊,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温馨。重阳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诗人希望大家能抛开过去的烦恼,共同享受当下的欢聚。最后两句“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也传递出一种洒脱和轻松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歌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道他乡异故乡:质疑他乡与故乡的不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泉江风物似湄湘:描绘他乡的水景与故乡相似,强调自然的共通性。
- 钗头缀糁萸偏紫:细致描绘头饰的颜色,增加节日的美感。
- 杯面浮金菊倍黄:突出重阳节的饮酒文化与欢庆气氛。
- 今共古,几重阳:感慨时间的流逝,思考重阳节的意义。
- 休将往事更平章:劝诫不要再提起往事,强调当下的珍贵。
- 舞衫歌扇姑随分:描绘节日的欢乐场景,展现轻松的氛围。
- 又得掀髯笑一场:表达对欢聚的期待,体现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他乡”与“故乡”的对比,表达情感的共鸣。
- 意象:如“金菊”“紫萁”,通过具体意象传达节日的氛围和心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倡导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亲切的情感,构建出一个温暖而充满生机的节日场景,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江: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故乡的亲切感。
- 钗头:代表女性的温婉与美丽,节日的装扮。
- 金菊:象征着富贵与吉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 重阳:传统节日,象征长寿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谁道他乡异故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他乡的厌恶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往事的怀念 -
“钗头缀糁萸偏紫”中的“紫”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颜色
B. 女性的妆饰
C. 传统的节日色彩
D. 头饰上的装饰 -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有什么寓意? A. 生育与繁衍
B. 长寿与团圆
C. 感恩与奉献
D. 祭祀与追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郭应祥的《鹧鸪天(甲子重阳)》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
- 主题: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鹧鸪天》更强调节日的欢聚和人际关系,而《月下独酌》则更侧重于孤独与自我沉思。
- 意象:郭应祥的诗中丰富的自然意象和节日气氛,与李白的月亮、酒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