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有作)》

时间: 2025-01-25 23:16:29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

轻舟摇扬,心掀舞。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

归期渐近,划地萦心绪。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

百怀且付,尊前蒲黍。

意思解释

传言玉女(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有作)

作者:郭应祥 〔宋代〕


原文展示: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轻舟摇扬,心掀舞。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归期渐近,划地萦心绪。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百怀且付,尊前蒲黍。


白话文翻译:

在稽古堂前,正好看到四方的端午节又来到江上,听见急促的鼍声和鼓声。
划船的歌声刚刚发出,朦胧的烟雨笼罩着一整条河流。轻快的小舟摇曳,心中仿佛也跟着舞动。
在这个倦怠的旅程中延续生命,却缺少了美丽的彩缕。归期渐近,心绪如划船般萦绕心头。
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斑衣,再次看见迎接门口的儿女们呢?百般思绪只好寄托在酒前的蒲黍上。


注释:

  • 稽古堂:古代用于研究古典文献的地方。
  • 鸣鼍:鼍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通常用其叫声来比喻鼓声。
  • 彩缕:指彩色的丝线,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愿望。
  • 斑衣:指有花纹的衣服,象征着美丽和节庆。

典故解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诗中提及的“四番”可能指四个地方的庆祝活动,表现出节日热闹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应祥,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端午节期间,诗人受到节日气氛的激发,抒发对节日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热爱和对家人思念的情感。开头描绘了稽古堂前的热闹场景,生动地展现出节日的氛围。随着“棹歌”的响起,诗人让读者感受到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而“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虽然身处欢乐的节日中,心中却有着难以言喻的孤独感。最后,诗人用“百怀且付,尊前蒲黍”来寄托自己的思绪,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欢庆与孤独、节日与思念,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描绘了节日的盛况,营造出热闹的场景。
    2. “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音乐的响起与烟雨的交融,暗示了自然的柔美与人情的复杂。
    3. “轻舟摇扬,心掀舞。”:轻舟的摇曳使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4.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尽管身处节日,却感到缺乏生机与绚丽。
    5. “归期渐近,划地萦心绪。”:思乡之情渐浓,心中思绪如划过的船一样难以平静。
    6.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期待与亲人团聚的愿望,渗透出浓厚的亲情。
    7. “百怀且付,尊前蒲黍。”:将心中所有的思念寄托于眼前的美酒,表现出无奈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掀舞”,用舞来比喻心情的激动。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稽古堂:象征着文化和传统的继承。
  • 鼍声:象征着节日的欢快和热闹。
  • 轻舟:象征着自由和人生的漂泊。
  • 蒲黍:象征着乡土与亲情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稽古堂”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化和传统
    C. 个人情感

  2. 诗人对归期的思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忧愁

  3. 诗中提到的“彩缕”指的是什么?
    A. 酒
    B. 丝线
    C. 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端午日赐衣》by 杜甫:描绘了端午节的生活气息。

诗词对比

  • 比较郭应祥的《传言玉女》和屈原的《离骚》,两者都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但郭应祥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而屈原则是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