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
白话文翻译: 雪停了,长杨苑显得格外明亮;冰化了,太液池波光粼粼。宫中欢乐的日子,正是天下繁荣昌盛的时期。
注释:
- 雪霁:雪停了。
- 长杨苑:古代宫苑名,此处指宫中的园林。
- 冰开:冰融化。
- 太液池:古代宫中的池塘名。
- 行乐日:欢乐的日子。
- 盛明时:繁荣昌盛的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令狐楚(766-837),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河南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杂曲歌辞 其二 宫中乐》描绘了宫中欢乐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宫廷生活丰富多彩。令狐楚通过描绘宫中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盛世的美好祝愿和对宫廷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宫中雪后初晴的美丽景象和欢乐氛围。首句“雪霁长杨苑”,通过“雪霁”二字,传达出雪后天空放晴的清新感,而“长杨苑”则让人联想到宫中园林的宁静与美丽。次句“冰开太液池”,以“冰开”形容池水解冻,波光粼粼,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后两句“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直接点明了宫中的欢乐气氛和天下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意境明朗,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诗人的乐观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霁长杨苑”:雪停后,长杨苑显得格外明亮,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
- “冰开太液池”:冰融化,太液池波光粼粼,这里通过池水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宫中行乐日”:宫中欢乐的日子,这里直接描绘了宫廷生活的欢乐氛围。
- “天下盛明时”:天下繁荣昌盛的时期,这里通过宫中的欢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雪霁”和“冰开”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
- 对仗:诗中“雪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和“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中的欢乐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美好祝愿和对宫廷生活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宫廷的欢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意象分析:
- 雪霁:象征着清新和宁静。
- 长杨苑:象征着宫中的园林和宁静的生活。
- 冰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 太液池:象征着宫中的池塘和美丽的景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霁”指的是什么? A. 雪停了 B. 雪下得很大 C. 雪化了
- “冰开太液池”中的“冰开”意味着什么? A. 冰块很大 B. 冰融化 C. 冰块移动
- 诗中“宫中行乐日”表达了什么? A. 宫中的悲伤 B. 宫中的欢乐 C. 宫中的平静
- “天下盛明时”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动荡 B. 社会的繁荣 C. 社会的衰败
答案: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描绘了山中春夜的宁静与美丽,与令狐楚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景象描绘。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令狐楚的诗有相似的主题思想。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与令狐楚《杂曲歌辞 其二 宫中乐》: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而令狐楚的诗则更注重宫廷生活的欢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令狐楚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令狐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