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砚答 赵蕃 〔宋代〕
食砚固可爱,砚枯还有云。 先生信难说,吾事亦徒勤。 岁久当消髀,研穷且断筋。 不如因坠地,瘗得退之文。
白话文翻译:
砚台虽然可爱,即使砚台干枯了,依然有云烟升起。 先生的话确实难以解释,我的事情也只是徒劳勤奋。 岁月久了,肌肉会消瘦,研究到极致,筋骨也会断裂。 不如让它自然坠地,埋葬后得到退之的文字。
注释:
- 食砚:指砚台,古人常以“食”喻文墨之事。
- 枯:干枯,这里指砚台无墨。
- 云:云烟,比喻文思或墨香。
- 先生:指老师或前辈。
- 信难说:确实难以解释。
- 吾事:我的事情,指作者的学业或事业。
- 徒勤:徒劳勤奋。
- 消髀:髀,大腿。消髀指肌肉消瘦。
- 研穷:研究到极致。
- 断筋:筋骨断裂,比喻极度劳累。
- 瘗:埋葬。
- 退之文:指韩愈(字退之)的文字,这里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文学创作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砚台的描绘,隐喻了作者对学问和文学的热爱。首句“食砚固可爱,砚枯还有云”,以砚台为喻,表达了即使环境艰苦,文思依然如云烟般不绝。后句“先生信难说,吾事亦徒勤”,反映了作者在学问上的困惑和努力,但结果却未必如人意。诗的结尾“不如因坠地,瘗得退之文”,则是一种无奈的放弃,同时也是对文学成就的向往,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韩愈的文章一样流传后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食砚”和“砚枯还有云”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文学的执着和文思的源源不断。
- 次句“先生信难说”,表达了作者在学问上的困惑,而“吾事亦徒勤”则反映了努力却未必有成果的现实。
- 第三句“岁久当消髀,研穷且断筋”,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学问研究的艰辛和身体的疲惫。
- 最后一句“不如因坠地,瘗得退之文”,是一种无奈的放弃,同时也是对文学成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砚枯还有云”,将文思比作云烟。
- 夸张:如“研穷且断筋”,夸张地描绘了研究的艰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学问和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砚台:象征学问和文学。
- 云:象征文思和墨香。
- 髀:象征身体的疲惫。
- 筋:象征精神的劳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食砚”指的是什么? A. 砚台 B. 食物 C. 文墨 D. 学问
-
“砚枯还有云”中的“云”象征什么? A. 天气 B. 文思 C. 墨香 D. 烟雾
-
诗的结尾“瘗得退之文”中的“退之文”指的是什么? A. 退步的文章 B. 韩愈的文章 C. 埋葬的文章 D. 放弃的文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愈的《进学解》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韩愈的《进学解》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文学的向往,但韩愈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学问的艰辛和自我修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韩愈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