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方山人 徐祯卿 〔明代〕
严子滩头花落时, 水清云碧净涟漪。 孤舟相逐飞花去, 一日看山到武夷。
白话文翻译:
在严子滩头,花儿凋落的时候, 水清澈,云碧蓝,水面平静如镜。 孤独的小船随着飘落的花瓣一同前行, 一天之内,观赏山景,直达武夷。
注释:
- 严子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地点。
- 涟漪:水面上的细小波纹。
- 武夷:指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是徐祯卿在送别一位名叫方山人的朋友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多有闲暇时间游历山水,创作诗词。徐祯卿可能在与友人分别之际,感慨自然之美,遂作此诗以赠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严子滩头花落时”,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花落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离别的哀愁。次句“水清云碧净涟漪”,通过对水、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后两句“孤舟相逐飞花去,一日看山到武夷”,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希望他能像随风飘落的花瓣一样,自由自在地游览武夷山的美景。整首诗情感含蓄,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花落”暗示了离别的时节,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哀而不伤的基调。
- 次句以“水清云碧”形容自然景色的纯净美丽,“净涟漪”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
- 后两句通过“孤舟相逐飞花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希望他能像飞花一样自由自在。
- 最后一句“一日看山到武夷”则直接点明了友人的目的地,武夷山的美丽景色成为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孤舟相逐飞花去”中,将孤舟比作飞花,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自由与轻盈。
- 拟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拟人手法,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使得自然仿佛有了生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与祝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花落:象征季节的更迭和离别的哀愁。
- 水清云碧: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纯净美丽。
- 孤舟:象征旅人的孤独与自由。
- 飞花:比喻旅途的轻盈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严子滩”是指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地名 B. 诗人想象中的地点 C. 一个历史典故 D. 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场景
-
诗中的“飞花”比喻了什么? A. 季节的更迭 B. 旅途的轻盈与自由 C. 离别的哀愁 D. 自然的美丽
-
诗的最后一句“一日看山到武夷”中,“武夷”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个文学作品 D. 一个神话传说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王维《送别》:王维的送别诗则更加含蓄,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徐祯卿的《送方山人》与李白的送别诗相比,徐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诗则更加注重对友人情感的表达。
- 与王维的送别诗相比,徐诗的情感更加含蓄,而王诗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徐祯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徐祯卿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