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题月下抱琴美人图
作者: 陆敏 〔清代〕
风正凉。桂正香。月照当头树影墙。
良宵暗断肠。灯闪墙。月移廊。
欲抚丝桐情自伤。声中求凤凰。
白话文翻译:
夜风吹来,正凉爽,桂花的香气扑面而来,明月照耀着树影映在墙上。
美好的夜晚让我心中暗自伤感,墙上的灯光闪烁,月光渐渐移到廊檐上。
我想抚奏那丝桐,然而心中却充满了伤感,想在乐声中寻求那凤凰的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正凉:指风吹来时的凉爽。
- 桂正香:桂花正盛开,香气四溢。
- 良宵:指美好的夜晚。
- 暗断肠:暗中感到悲伤,肠断心伤。
- 抚丝桐:抚摸琴弦,古琴的别名。
- 求凤凰:凤凰代表理想或心中追求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凤凰:在古代文化中,凤凰常被视为美好的象征,代表着理想中的伴侣或期望的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敏,清代诗人,因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情感,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月夜之时,诗人借助月光和桂香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内心的孤寂感。月下的琴声代表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情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长相思 题月下抱琴美人图》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美好意象的诗歌。全诗通过描绘月下的自然景色与琴声,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风正凉,桂正香",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秋夜的宁静与清新,桂花的香气与凉风相互交织,引发读者的联想。
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升华。诗人通过“良宵暗断肠”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良好的夜晚本该令人愉悦,但诗人却因思念而感到心痛。这种强烈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美好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欲抚丝桐情自伤”一句,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渴望和对失落爱恋的追忆。抚琴的意愿因情感的折磨而化为无奈,琴声中寻找凤凰的隐喻,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对理想伴侣的向往。在这幅月下抱琴的美人图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色,更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正凉:夜晚的风正好,凉意袭来,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 桂正香:桂花的香气在夜风中飘散,象征着秋天的丰盈与美好。
- 月照当头树影墙:明月照耀着,树影投射在墙上,增添了一种静谧的美感。
- 良宵暗断肠:美好的夜晚却让诗人心中暗自伤感,表现出内心的惆怅。
- 灯闪墙:墙上的灯光闪烁,营造出一种幽暗的气氛。
- 月移廊:月光开始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 欲抚丝桐情自伤:想要抚琴,但心中的伤感让这一愿望变得沉重。
- 声中求凤凰:在琴声中渴望寻得理想的伴侣,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求凤凰”比喻对理想伴侣的向往,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拟人:将风、月、桂花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追求。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变化和自由。
- 桂香:代表美好与丰盈,秋天的象征。
- 月:象征思念和孤独,常用来寄托情感。
- 琴:代表艺术与情感的寄托,琴音中的情感波动。
- 凤凰:象征理想的爱情和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相思 题月下抱琴美人图》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陆敏
C. 杜甫 -
诗中“风正凉”的意思是? A. 风很热
B. 风很凉爽
C. 风很大 -
诗中提到的“凤凰”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爱情
B. 失落的理想
C. 自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忆。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月夜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陆敏 vs. 李白:两者都善于运用自然景色来表达情感,但陆敏更为细腻,李白则更显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辑要》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