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望归难。客中霜早怯衣单。归讯杳,怕依栏。秋声惊落叶,乡梦恨更残。飘零何日极,终岁不成欢。
白话文翻译:
长久的思念,望着归来却是如此艰难。在客居他乡,早晨的霜冻让我感到寒冷,衣衫单薄。归来的消息渺无音信,惧怕依靠在栏杆上。秋天的声音惊动了飘落的树叶,乡愁的梦更加令人遗憾。飘零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整年都无法感到快乐。
注释:
- 长相思:表达长久的思念之情。
- 望归难:期待归来的心情非常艰难。
- 客中:在他乡。
- 霜早怯衣单:霜冻来得早,衣服单薄,感到寒冷。
- 归讯杳:归来的消息渺无音信。
- 怕依栏:不敢靠近栏杆,表现出对归来的恐惧和不安。
- 秋声惊落叶:秋天的声音使落叶更显得悲凉。
- 乡梦恨更残:对故乡的梦更加令人心痛,思念之情加重。
- 飘零何日极:形容自己飘零的境况何时才能结束。
- 终岁不成欢:整年都无法感受到快乐。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长相思”可以理解为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主题,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绍烈,近代诗人,生于清末,长于民国,曾任职于多所学校,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之际,可能受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去无望的深切感慨。
诗歌鉴赏:
《长相思三阕 其二》是一首浓缩了思乡情绪的佳作。全诗以“长相思”为主题,简洁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用“客中霜早怯衣单”描绘了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寒冷,生动地反映了他在异乡的无奈与凄凉。
诗中的“归讯杳,怕依栏”表现了对家乡的渴望与不安,既希望能得到归来的消息,又害怕消息的无望,心中充满矛盾。而“秋声惊落叶”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秋天的来临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正如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岁月中愈发沉重。
最后两句“飘零何日极,终岁不成欢”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快乐的渴望却始终未能实现的失落。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相当出色,秋天的凋零、霜的寒冷、失落的乡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伤而又美丽的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相思,望归难: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却又感到归乡的无比艰难。
- 客中霜早怯衣单:在外漂泊,早晨的霜冻使他感到寒冷,衣衫单薄,展现了异乡的孤寂。
- 归讯杳,怕依栏:归来的消息无影无踪,诗人因思乡而感到惶恐,不敢依靠栏杆,显得无助。
- 秋声惊落叶,乡梦恨更残:秋天的声音让落叶飘落,乡愁的梦更加令人痛苦,情感加深。
- 飘零何日极,终岁不成欢:对自己飘零生活的无奈感叹,整年无欢,展示了持续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秋天的落叶,寓意凋零与失落。
- 拟人:秋声的“惊”字,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使得秋天显得更为悲凉。
- 对仗:如“望归难”与“归讯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奈,渗透着对归来的渴望与现实的无情,展示了人们在离乡背井时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和孤独,反映了游子的处境。
- 栏杆:可能象征着家乡的分隔,寓意着对归家的渴望。
- 秋声: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增强了思乡情绪。
- 落叶:象征着离别与凋零,反映了游子的忧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客中霜早怯衣单”的意思是: A. 在外面很温暖
B. 在外面感到寒冷
C. 家乡的天气很好 -
“归讯杳,怕依栏”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安宁
B. 惶恐
C. 快乐 -
“终岁不成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快乐的渴望未能实现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元稹《离别诗》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通过月亮传达出思乡情感,意境更加清幽。
- 杜甫《月夜忆舍弟》:强调了亲情与思乡的交织,情感更加深刻。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选》
- 《吴绍烈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